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读书无用论”再起波澜
“读书无用论”并非首次出现,它在不同的年代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含。以前的“读书无用论”偏向于抨击知识无用,而在近期,网上诸如“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大学四年透支农民35年纯收入”“蓝领薪酬发展远胜大学生”等支持“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层出不穷。细细品读,这些声音都是依照“成本——收益”框架下算的帐,从大学毕业的短期收益、大学教育成本增加家庭负担两方面作为立足点,表达读书无用的无奈。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追求投资回报、规避风险都是理性选择,但以此断定“读书无用”未免有失偏颇。记者走访调查广州多所高校毕业生发现,如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多名毕业生起薪就有九千到一万二,而不少学生毕业后应聘银行、公务员等企事业单位的薪酬福利也远非普通工人能够比肩,应聘腾讯、华为、联想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是让普通工人望尘莫及。拿大学生与农民工相比较,其实是一种“田忌赛马”。此外,网上普遍用“蓝领”与大学生作对比,如电工、工厂技术员、建筑设计师等“蓝领”,其实大多仍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读好书,上好学”,专家提醒做好学生价值引导
“读书无用”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 盲目读书,毫无选择的上大学,才是“读书无用”应该抨击的对象。一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落后的院校,在教学质量上得不到保障,学生才会有读书无用之虞。同样的,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深读。而无论是接受优质大学教育,还是多读好书,加深自身知识储备和事业开拓,仍然是最具价值的长远投资。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华南地区知名教育辅导机构——卓越教育,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的专家老师表明:“读书无用论”不论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去解读,这个观点都是比较片面,应该被严肃看待的。家长虽然会听到类似声音,但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却丝毫没有减少,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过来辅导,帮助孩子考上一所好学校,其实是看中好的学校在城市氛围、校园生活圈、教育观念等方面对孩子的综合塑造。而孩子们也表示,希望自己以后能上个好大学,虽然读书很辛苦,但是还是相信读书的价值。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教育是长期投资,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不仅有金钱方面的直接收益,还有诸如工作技能、公民素养、生活品味提升等诸多间接收益。知名学者、专栏作家严飞表示:“大学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不是一纸文凭,也不仅是累计了多少知识。反倒是思维模式、主动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念,才会令我们终生受用。”
从社会角度来看,教育是知识传承、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教育既要承担知识传承的功能,也要实现社会的分层流动。通过接受教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优异的学业和成就实现分层流动,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这样一种分层流动,不仅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孙少安这样对弟弟孙少平说。事实上,一个知识文化断层,各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滞缓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社会。
“读书无用”尽管是老调重弹,但每一次引起热议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在录取升学之际, 我们更应该认真看待,分清利弊,给学子们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在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上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