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爱心公益

劲骨青松笔意浓——再访书法家虞孝龙先生

时间:2012/5/24 13:00:35   作者:王宝珠   来源:爱孔子教育点评网   阅读:675   评论:0

  缘起

  不久前,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佑荣先生很郑重地对记者说:“恩师虞孝龙先生将于6月份在福州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听闻这一好消息,记者在振奋的同时,又把思绪拉回到几年前在虞老先生家采访时的情景。时间过去几年了,但彷佛就在昨天,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

  采访书法家虞孝龙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而受洗礼的事情。虞孝龙先生书法艺术人生的种种机缘本就是传奇,也在于先生执着的探索与坚持。更为重要的是,先生对生活的体悟,对做“人”的要求,是有哲人的深邃,智者的洒脱。先生的言谈举止对采访者来说更是受教的。这次难得的经历,让记者领会了大家的风范,深受感动与启发。

  值得欣慰的是,那次采访后,稿件《境由心造 事在人为??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虞孝龙先生》一文有多家媒体转发(正点网www.zdcbw.com),在网络上也转载极多。这让记者稍微感到心安:对先生付出一个上午的时间接受采访,等于是先生给记者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

  行外人喜欢的书法作品

  83岁书法家虞孝龙先生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劲骨青松笔意浓——再访书法家虞孝龙先生

 

  自从采访过书法家虞孝龙先生后,记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常与周围的同事朋友分享感受。先生的书法,从艺术造诣等专业的角度来看,已经不需要一再重复,因为无数书界大家或者评论家已经给出了专业的极高评价。单从记者周边一些并非书法圈中的人来看,先生的作品另有一种亲和的吸引力。记者一正点网www.zdcbw.com 媒体朋友罗先生办公室有多幅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幅是先生的作品。罗先生多次提到:“我不懂字画,也有不少书画家赠送字画给我,可我看不懂。但我就觉得虞孝龙先生的作品是最吸引人的,值得凝神玩味。其实我办公室那些字画的一些作者社会名气也很大,但唯有先生的字没有浮躁之气,能给人震撼且思考。”与罗先生持同样观点的曾先生更是直白:“我不懂字,也写不好字,但我就喜欢虞先生的字,一看到他的字,就觉得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也能让我静心思考。”曾先生也接触了不少书法家,但他对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

  6月2日至6日,虞孝龙先生个人第三次书法作品展就要在福州画院开展了。经了解,本次先生展出的作品是2002年以来以及近期新作,包括楷书、行书、小篆等书法作品近70幅。据先生弟子张佑荣先生介绍,本次展出的作品可以说是先生的精品代表作,很具有代表性与鉴赏价值。当然,在记者看来,先生的书法造诣已然精深,就像福建书界对先生的评价:虞孝龙钟情翰墨,楷学赵孟頫,篆学邓石如,魏碑壮骨,宗法二王,形成自己的书法 格。其书法作品迹刚劲潇洒、线条酣畅,结体随字赋形、奇崛天成,似释放出“稳如一脉山”的遒劲沉雄,而又涌动着“活似一江水”的流畅灵动,颇受行家青睐。在这里必须还得特别提到福建书坛健在泰斗级人物90多岁高龄赵玉林先生的评价。2002年,虞孝龙举办第二次个人展期间,书法家赵玉林前往参观展览时现场即兴赋诗一首:“求新多启发,师古得真传,探索吾曹事,输君独占先。——孝龙兄书展阅后有不胜钦仰之感,佛子明璧即席口占。佛子明璧二十八晚回榕,二十九日晨来观摩。”赵老先生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在指出虞孝龙先生书法造诣高深外,同时也看出虞先生为人处世的低调谦和。

  虞孝龙先生的人生感悟

  虞孝龙先生的弟子张佑荣与记者交往较多,他跟记者多次提到他与虞师交往的几件小事,但都很能说明先生的为人处世的豁达与为人师表谨严。张佑荣说,先生既是恩师,也是忘年交。我向恩师学到的不仅是书法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待人生的态度。

  

劲骨青松笔意浓——再访书法家虞孝龙先生

 

  张佑荣感叹,早年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一位朴实的文化工作者,先生不止一次向我提到,不管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四个清白:政治上要清白,经济上要清白,生活上要清白,交往上要清白。他不但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每次上课离开,先生总是穿上鞋把我送到门外,目送我离开。次次如此,年年如此。后来我知道,不管是谁,只要是从他家走出去的客人,他便都是这样。先生说,这是他的一种习惯。

  先生是长者,但其低调谦和,这都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特别需要的珍贵品质。或许这才是作为一名书法家真正的风范。

  期待着虞孝龙先生的个人书法作品展。

  附:虞孝龙先生自题个人书法作品展前言:

  书作简介

  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毛主席诗词雄伟瑰丽,极富时代感,雅俗共赏,堪称典范。特展出书写的一部分作品,以表纪念。展览中间部分,均为二零零二年以来及近期新作,多数为条屏。此类幅式颇适应现代展厅,显得既典雅又有气势。篆书,集中在最后。当今书坛,篆书(特别是小篆)总不能超越清人,有新意的佳作少见。拙作也包括了上世纪写的,新旧对比,可以看出,多年来一直在清人圈子里忽悠。(记者 余瑞清)


标签: 福建省 书法家 艺术人生 
出处:华夏教育网
网址:http://www.hxedu.org/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华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产业网培训百科网中国培训之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