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新闻

名校教育集团带你了解在日本学中国语文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时间:2020/2/19 11:06:49   作者:   来源:   阅读:628   评论:0

    名校教育集团带你了解在日本学中国语文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本篇内容将由在日本的中国语文学研究现状切入话题,并围绕在日学习中国语文学的利点、可选大学及考学相关TIPS详细展开。

1.webp.jpg


    近期《三体》日文版登陆东京,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华文小说”浪潮。

2.webp.jpg

*与芥川赏作品并列摆放的华文小说区

    发售不到一周,各出版社已加印十余次(共计76000册)。

3.webp.jpg

*相关推特


    在东京,阅读《三体》消遣的日本人比比皆是,沉浸在中国式SF的世界里如痴如醉,评论变化万千。

    许多大人物对此的评价更是有趣:

    “总之格局非常地大,读起来很开心。”——巴拉克·奥巴马(第44届美国总统)

    “下一个被A Year of Books(介绍书本的社区)选中的是刘慈欣的《三体》。这是现在在好莱坞电影化进行中的超人气中国科幻作品。”——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

    “一口气读完了。本作格局凌驾于之前各巨匠所著杰作。”——八重洲BC董事长·山崎厚男

    甚至有日本评论家预测,下一步SF小说的重心将会转移到中国。

    可见中国文学远渡重洋,依然魅力不减。我们有理由推断,今后各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势必会导入中国SF这一新课题。(笑)

    其实,不仅日方友人对中国文学有着浓厚兴趣,每年远赴日本学习“中国文学“的同学不在少数。

也许很多人会对此事产生误解,或认为他们游手好闲混文凭,或认为他们家产万贯就喜欢做些吃饱了撑的事。实则不然。

    笔者倒是很想为这些飘洋过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学的同学辩护辩护。首先想到的辩白,便是《围城》中方鸿渐的见解:

    “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尽管钱老先生通过方鸿渐的嘴讲这一番话,未必不是在指桑骂槐,但反过来,我们也不妨这样看——

走到外国的立场上,回头望一望我们司空见惯的文学见解,它们就完全变了模样,变得陌生起来,与此同时也仿佛一座未开垦的宝藏一般,处处是又新鲜又诱人的机遇。

    在日学习中国语文学之メリッ

    跳脱主观臆想与舆论导向

    正如上文所述,来到异国他乡,在不同于本国的思想环境里耳濡目染,再回看国内的文学作品,就很容易产生新的看法。无他,不过是因为你站到了“局外人”的立场上,必然会经过这么一种思想变化。

很多作品在国内的舆论导向下,遗憾的是很多人只能看到它的片面。

    这里笔者尤其要列举的是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等80后青春文学作家。

    在国内,以学术眼光去审视这一群体,永远摆脱不了一种隐形的stereotype。或许韩寒比郭敬明多一层年代滤镜,论起来尚且还能心态平和,然而一谈及郭敬明,价值观取向一定隐隐约约往坏的方面偏。即使试图肯定他,大抵也跳不出“商业成功”的圈子。据笔者所查中国知网的论文案例,从最早04年的论文至今,从商业以外的角度肯定郭的论文数量,不超过一只手。

    而在日本,在完全没有这方面价值导向的日本教授麾下,似乎就能跳出这个怪圈。在日本研究中国文学,仿佛便能“剔除杂质”,单纯为谈文学而谈文学。

    选题更加自由

    谈及选题,在国内无论如何都存在一面隐形的障壁。根据各大学学风不同,所能包容的范围也不尽相同。

   “伤痕文学”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例子。谈论到特殊时期,教授的神经不得不紧张起来,做研究难免愈发地畏手畏脚。这是大环境所迫,很难去埋怨个人。

    例如笔者高中时代风靡一时的小说《软埋》,涉及土地改革时代。作为一部大红大紫的作品,毫无疑问会引起学术界注目。然而,几乎所有论文都心照不宣地往生存哲学与叙事策略上靠,少数涉及内容的论文也蜻蜓点水,迟迟不能触及根本。

    另一方面,表面上毫无隐患的近年大众文学作品也存在这种问题。

    打个比方,分析脆皮鸭文学。脆皮鸭文学的大热必定存在其值得肯定的内核,最显而易见就是对于两性关系的见解。可惜,当今敢于发论文支持这种现象的学者寥寥无几。李银河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李银河”,细细想来,只能感到一阵“物以稀为贵”的悲凉。当我们对这类研究习以为常,何须在“李银河”的大纛下躲躲藏藏?

    对比较文学的见解更深刻

    若说前往日本学习中国文学是为了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听起来仿佛是一众理由里最正当的一种。

    笔者认为,这实则仍是一个立场与舆论大环境的问题。在国内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很难跳脱“汉语主体”与舆论导向的思维定势。而选择在日本进行这一类研究,当我们作为一个汉语母语者,与非母语研究者(或导师或同学)进行思想交锋时,我们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身在异国他乡,时时暴露在异种语言文化环境中,我们能够做出更真实,更透彻的比较文化的研究。比起在国内卯足了劲“意淫”,甚至比起那些短暂交换留学只能“蜻蜓点水”的同龄研究者而言,在日本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显然更有优势。

    那么,哪些大学能够学习中国文学呢?

    按照我们一贯的分类方式,笔者整理了一份学部汇总表。
4.webp.jpg
*以上仅显示留学生可报考的学校/专业
     考学指南


笔者曾在日本文学相关推送中提及,语言文化类专业几乎都隶属于文学部,同时大学一般以学部为单位进行书类选考与校内考,因此,关于中国文学的考学问题,我们也不妨转为“如何报考文学部”。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曾写过一篇关于文学部考学的具体指南,详细情形请同学们移步此文学非彼文学——被误会的文学部

总体而言,在开设中国文学专业的大学中,国立占比较多,私立较少。

    从这个角度说,积极备战
国公立大学,或许是志向中国文学专业同学的好选择。
    而国公立大学的报考是出了名的事无巨细,书类(EJU+英语),志望理由书,小论文,面试无一不缺。在前期准备时,必须要同学们花一番功夫。
    笔者要提醒的仍是老生常谈的几点:
    第一,
对所报考学校课程安排有一定了解。各大学的中国文学课程设置大有不同,这一点我们要求同学在择校之初就应该了然于胸。
    以北海道大学为例,中国文学专业下属于言语文学课程,除了中国文化论研究室外,还有日本古典研究室,欧米文学研究室等分支。其课程特色就在于自由度高,既可以中国文学始一而终,也能够任意组合其它研究室的课程。如果能在志望理由书上体现出这一点,无疑会为你锦上添花。
第二,事先在官网找到与自身研究内容相近的教授。
    打个比方,如果你喜欢鲁迅,最好能找到该学校研究鲁迅的教授,若是没有,便退而求其次,找到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教授。若还是没有,那么保守建议同学们放弃该学校。
   此外,由于我们是汉语母语者,很容易产生一种“问到中文我不可能比日本人差“的蜜汁自信,实际上这恰恰最容易惨遭打脸。也许教授对中国一些新兴事物不太了解,但以其深厚功力,足以从你的回答中以小见大,判断你对中国文学的学术热情以及基本研究素养。因此,同学们务必要谦虚谨慎,务实作答。
    第三,小论文则需要事先大量练笔,力求对对方出题思路有一定把握。文学部的小论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结合自身经历撰写小作文(例:庆应义塾大学小作文),这一类好比国内记述类写作,要求真情实感更兼生活感悟;还有一类是正规议论文,给一个议题让你论述其好坏,更像是留考小论文的升级版。

    第四,中国文学志望者特别注意:

    国文学虽然在留学生群体中较为冷门,但决不“水”。如果在考学准备上草草了事,初审就不通过的几率极大。身为一个汉语母语者来日本学习中国文学,本就容易引起对方学校的瞩目。因此,同学们应当好好琢磨志望理由,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并细致计划好在他国学习中国文学的学习计划,争取在面试官的好奇与疑问中对答如流。唯有这样,才能免去“混日子”之嫌,进入理想的学府。

    At Last


    中文博大精深,无怪乎邻国友人热爱追捧。

    除了开头所说《三体》的大火,在两国动漫宅之间,中文也维系起了某种特殊的桥梁。

5.webp.jpg


    此书包罗万象,从“上车”,“大佬”等新生网络语到“平成废物”等反输入的词汇无所不包,翻译更是一阵见血,从词汇的诞生开始娓娓道来,在两国文字交流上贡献卓越。

    可见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上至高等学府,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外国文字显示出浓厚的学习意欲。而远渡重洋学习中国文学,依笔者拙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仿佛也应当成为一件理所应当、不足为奇的事。

    名校教育集团(原名:名校志向塾)株式会社名校教育集团成立于2004年初,于2009年注册成为法人企业。名校教育集团(名校志向塾)总部设立在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京,其所在地新宿,是东京乃至整个日本最著名的繁华商业区。集团成立至今的近10年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200人的师资及管理团队,覆盖了大学以及研究生院文理科近50多个专业,以东京为中心,大阪、京都、名古屋、北京、上海等地为据点,辐射国际国内大中城市的庞大的教育网络。名校教育集团(名校志向塾)以其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的办学宗旨,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汇集了在日华人的精英,向日本各顶尖大学输送了大批中国的有志学子。为了更好的完善高端日本留学一站式服务平台,名校教育集团携手国内高中,通过开展日英中等语言类教育以及国际升学课程,为各类国际学生冲刺进入日本顶级一流大学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服务。


出处:华夏教育网
网址:http://www.hxedu.org/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华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产业网培训百科网中国培训之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