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社会新闻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时间:2019/5/24 10:21:56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661   评论:0
     “咔嚓,咔嚓……”在剪刀的一张一合中,一碗碗香喷喷、滑溜溜的爱心剪子面出锅。

      5月23日-25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子面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宣萍师傅特地赶到杭州市富阳区,参加由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泉叔喊你来吃面”公益活动,为企业职工、附近居民、视障学生烹制正宗的山西剪子面。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剪子面——剪刀剪的面,外形酷似“银鱼”,无论是在2000年的面食文化中,还是在山西近300种面食中,都占据一席之地。剪面时左手持面,右手握剪,快剪如飞,犹如银鱼入水,颇具观赏性。作为剪子面的传承人,刘宣萍自幼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对传统的面食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剪子面的制作工艺。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刘宣萍剪面技艺已炉火纯青,即使蒙上双眼,也能在1分钟内剪出250余根大小均匀的鱼形面条。这种面条两头尖,中间圆,筋道爽滑,利口有劲,口感极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刘宣萍能剪出一手好面,得益于一把小小的张小泉红柄家用剪。他从市面上买来了众多种类的剪刀,但在多次试验后发现还是“张小泉”的剪刀剪面轻松,开合和顺,咬合度高,手感舒适。刘宣萍就是用这把最普通的张小泉家用剪刀,凭借着精湛的剪面功夫,将传统的剪子面技艺传承至今,扩大山西面食文化的影响力。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这与张小泉企业的品牌使命和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做“如你所需的生活五金创造者”,践行“来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的价值观,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中华老字号文化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

      此次由“张小泉”与刘宣萍师傅联合开展的“泉叔喊你来吃面”活动,不仅仅是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合作和交流,更是“张小泉”为积极推进企业品牌温度建设,号召全体员工及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劳动群体和特殊群体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活动期间,“张小泉”还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盲人学校的学生们,参与小泉工业游、纸艺体验及吃面活动。虽然学生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也鲜少有机会走进工厂,但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对新领域的好奇之心和普通人一样。在张小泉智慧工厂和文化展示中心的实地观摩后,盲校学生对刀剪的制作工艺和老字号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参观结束后,他们在“钱塘剪纸”非遗传承人方建国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剪纸和撕纸的教学课程。虽然视力上有障碍,他们难以用眼睛去直观感受纸艺创作中的线条,但灵敏的触觉却能够帮助他们将手上的一张张红纸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和作品。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公益不是单纯的给予或施舍,而是在帮助对方的同时,让对方感受到平等和温暖。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乾良曾多次强调,张小泉人要时刻牢记“张小泉是百姓的品牌”,要把更多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里,通过“张小泉”的品牌、产品和文化传递爱与温暖。于是,张小泉修磨服务队30多年来穿梭于大街小巷,坚持为市民提供义务修磨服务;研发团队为了能让老百姓用上最顺手好用的刀剪,总是琢磨用户的痛点,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地修改图纸;捐款捐物、扶老爱幼、拥军爱民、义务献血的队伍中,都有张小泉人的身影。

剪刀、剪面、剪纸三大“非遗”助力公益

      一把剪,一碗面,串起了“张小泉”对劳动者的关怀,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对社会的感恩。“张小泉”将一如既往地把公益事业作为一种常态持续下去,以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小爱”汇聚“大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出处:华夏教育网
网址:http://www.hxedu.org/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华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产业网培训百科网中国培训之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