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由互联网教育职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未来之星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教育”的专业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此次创新沙龙通过翼鸥教育ClassIn平台进行直播互动,主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为核心主题展开探讨。线上,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郑勤华教授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院长张伟远教授、龙之门教育董事长,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进行观点分享。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也阻断了教育的社会性。余胜泉教授表示:“目前,行业内所推出的教学工具很多都是免费面向学生,具有开放性。这些教学工具不仅只是来源学校内部、中小学一线教师,也来源于大规模的社会群体。在这种形态下,教育已不再是单一学科教师与学校的事情,而是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一种形态。”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加速教育系统形成大规模协同的教育服务形态。余胜泉教授具体介绍如下:一,教师的服务属性社会化。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实行跨组织、跨层级、跨领域的流转,打破组织层级和领域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空间。二,教师的社会分工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三,教师的服务方式体现人机结合。利用人工智能一方面能够承担流程化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增强教师做不到的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社会化协同工作中重要的服务主体之一。四,教师的身份属性体现出虚实融合。五,教师的协同主体多元化。六,面向社会开放教育生态体系,一方面学校教育可能跨越自身围墙,校外的在线机构也有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余胜泉教授表示:“这种大规模的社会化形态具有启示作用,教育需要提高生产效力,运用科技提高社会分工,从而实现变革。”
张伟远教授从“基于成效为本的在线教育评价原理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以及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如今,在开放灵活的在线教育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背景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表示:“以前终身教育强调教育的投入、校园面积、师资数量等,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新知识、新技能将会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以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获得,更加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基于成效为本的在线教育评价不仅能够保证与面授教学同等质量和水平,也能够实现资历和学分的积累、互认和转换。张伟远教授强调,互联网+教育需要一个制度的保障,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等体系建立起来后,无论是校外学习还是校内学习,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都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互通与学习成果的认证和积累。
黄向伟校长在分享中表示:“在线教学不应该是线上搬家,按照课堂教学的原有逻辑来,那在线教学很有可能事半功倍。”对此,黄向伟校长分别从教与学再整合的在线教学模式、时空分离下的教学活动实践以及疫情期间对在线教学的思考三方面进行分享。他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教学过程,它不等于直播课,也不等于只看微课和视频,在线教育具有时空分离的教学重构,可以将异步和同步教学整合。”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处的时空变得无限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不仅可以跟自己的教师学习,也可以参加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教学活动。
在思考分享过程中,黄向伟校长重点强调:“在线教学知识和服务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教育内部的转变,特别是教与学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发生不应只是基于教师的被动学习,而是基于在线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技术工具的智能化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不止是直接的显性行为,也可以是隐性行为。”
疫情期间,高校以及教师们对在线教学工具的实践中发现,很少有一个平台可以满足一个学校的所有需求,所以在之后的升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跨平台合作、资源整合以及跨体质融合。作为一款专为教学而设计的在线教室解决方案以及本次直播的平台提供商,ClassIn汇聚了翼鸥教育丰富的研发技术与实用功能的特性,随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远程线上教学服务,实现高效在线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