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曾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剧中“虎妈”海清因女儿成绩不佳,为女儿制定了补习计划,从熟人家教到课外辅导班,为女儿中考和出国想尽各种办法,也由此将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向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市场中。
针对课外辅导,公众讨论的焦点聚集在家长教育理念、辅导机构选择等方面,多在批判课外辅导行业中存在的诸如虚假宣传的一些乱象。很多人从辅导机构的监管角度去解读这些乱象形成的原因,却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辅导机构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师资队伍的优劣。然而纵观整个行业,并没有评定辅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平的统一评价标准。
2016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辅导机构教师(中小学)专业标准(试行)》和《辅导机构教师(中小学)专业水平评价标准(试行)》,并依据两个标准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辅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对辅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等级认证。相关消息发布后,各方围绕专业标准的制订和实行展开了热议。
学生家长:“名师”遍地雾里看花 权威认证让教师水平透明化
《小别离》中“虎妈”海清为女儿报辅导班的做法让很多新生代家长心有戚戚焉。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一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
然而,市场上辅导机构虽众多,但从让人眼花缭乱的 “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一线名师”等宣传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班对家长而言却如“雾里看花”。正在为三年级的儿子选择课外辅导班的刘女士就表示,她最看重辅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连续性,名气大、口碑好的机构通常能保证教学质量,但火爆的明星教师班往往需要排队等名额,而其他不知名的机构在孩子上课前根本不告知授课教师的相关情况,只能听销售人员“忽悠”,并没有具说服力的标准证明老师的水平,根本没法放心。
“如果行业能有统一标准对辅导老师做专业水平评定,让家长清楚了解老师的水平等级,也算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结合自己给儿子报班的经验,刘女士说,“不过,我最担心的是标准的公正性,就怕它会成为机构新的‘揽客’工具,我们就真的防不胜防了。”
公立学校老师:有助于规范课外辅导老师教学态度 但首先要形成影响力
对于家长为孩子报名课外辅导班的行为,在公立学校任教的班主任徐老师表示理解:“在保证不影响课堂学习的情况下,我并不反对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校外一些辅导机构的老师还是不错的,能够针对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教学补充。”
关于辅导机构教师,徐老师的同事曹老师持有不同观点。“课外辅导老师主要以讲题为主,针对应试,不像学校老师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曹老师表示自己曾在辅导机构中实习,对他们的一些情况有切身体会:“机构的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并不高,对学生不会倾注太多感情,而学校老师就要考虑更多,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正为范。”
结合在辅导机构中实习的经历,曹老师还补充:“当时我所在的辅导机构在北京也算小有名气了,不过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把控并不严格。我是大四实习生,所以并没有要求我们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但是会有培训,不过主要针对应试教学以及家长沟通方面。”曹老师说,“有时候你会明显感觉到这些老师以让学生续费为目的,这和他们的薪资直接挂钩。”
谈及专业标准的发布和实行所产生的影响,曹老师说:“这相当于在教育辅导行业里建立一个类似体制内的教师专业职称体系,规范了课外辅导老师的教学态度,也为很多有职业提升意愿的人提供了不错的发展通道。不过这套体系只有在全国全面铺开才会真正形成影响力。”
课外辅导教师:“重销售轻教师”的行业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夏柏目前在北京一家大型教育辅导机构任职,谈到任职资质时,他并没有隐瞒:“很多课外辅导机构都不要求我们提供教师资格证,比如我们这里,虽然会帮老师去考这个证,但它不是必须的。机构内部有自己的考核体系,但影响力也仅限于内部,跳出这个机构能获得多少认可很难说。”
“对教师们有等级认证是件好事。”了解到行业内发布了统一的辅导机构教师专业标准后,夏老师很感兴趣,“现在这类教师说白了门槛并不高,鱼龙混杂,通过等级评价可以分出三六九等。另外行业内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有了专业认证,可以提升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将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当然,前提是这个等级认证真的具有公信力。”
谈到职业稳定性,夏老师表示,课外辅导教师流动性很高,原因之一在于有些人把这份工作当成职业跳板或缓冲,尤其一些职业规划不明确的毕业生会选择这一行,但更多原因在于这份工作本身不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安全感。“辅导机构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尴尬,相对于家长和孩子对体制内老师的‘敬畏’,辅导机构老师更像‘提分工具’,所以辅导机构教师虽被家长们重视,但并没能赢得同等的尊重。”据夏老师介绍,某些辅导机构内部对销售人员的重视度甚至高于老师,因为销售人员能为机构带来直接的“好处”。
问及是否会报考评价水平等级认证,夏老师觉得这是一个给自己“正名”的好机会。不过他随即补充:“对自己专业有要求的教师会积极参与报考,当成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证明。但一些靠‘口才’上位、没真才实学的人大概就不敢考了,他们会极力抵制以防自己‘露馅’。其他没有特别立场的老师可能会观望一段时间,毕竟标准刚开始实施,他们更想看到一些实际的好处。”
教育辅导机构: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好老师”流向“好机构”
近年来教育辅导行业发展火爆,但同时也在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和需求多样化,这对其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个别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教育辅导机构“重销售轻教学”的态度,使一些不具备授课资格的人挂上“名师”头衔招摇撞骗,不仅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风气。
各家课外辅导机构对于教师水平和能力都有自己的考评体系,但缺乏行业内统一适用的专业水平评价标准。很多机构对中国教育学会制定相关标准持欢迎态度。北京某辅导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陈瑜表示:“行业内统一的等级认证对于机构来说非常有用,一方面能帮我们在招聘时筛选出优秀人才,淘汰掉浑水摸鱼的所谓‘名师’,教学质量上去了自然有助于提升品牌口碑;另一方面,教师等级一目了然,工资评定就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陈瑜认为专业标准的实行对于规范流动性大的教育辅导行业具有积极意义:“行业的权威等级认证能让辅导机构教师产生安全感,虽然流动性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是常态,但当‘好老师’聚集到‘好机构’中,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留住的都是优秀的机构和教师,这对整个教育辅导行业来说是好事。不过对于那些留不住人才的小机构来说,标准的实行可能会让他们感受到压力与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