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大学,是一个涵养灵性的地方——评武汉学院的公益办学探索

作者:  来源:  阅读:1126

在互联网 的推波助澜之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方兴未艾。近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武汉学院”。这是以公益办学为宗旨,以创办国际化应用型专业大学为定位,以会计金融专业为龙头、信息科技专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跨学科专业的民办本科高校。

  平台化与生态型

  随着一纸转设的批文,武汉学院正式转为一所完全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随着腾讯创始人陈一丹的公益办学理想,组建了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武汉学院举办方,武汉学院的首期投资达20亿元,这是国内民办大学最大的一笔投资。这对中国民办教育而言,是一次长足的创新,一是民间资本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教育改革的浪潮,起到了实质的突破作用。二是民办教育面向国际接轨,率先创新教育理念,建立起扎实的平台基础。

  回顾近现代实业家、企业家的办学实践,从张謇、陈嘉庚到陈一丹,这是从“救国梦”到“强国梦”愿景的薪火相传,是创业兴学、尽力社会使命的传灯之路。从当年陈嘉庚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总计1000万元以上(相当于现今价值美金1亿美元以上),立足家乡的报国兴学,到今天陈一丹首期20亿元,面向国际化的公益办学。这些投入的规模、格局与决心都不可谓不大。更重要的,是他们一样的赤子热脉与一样的时代搏动。

  事实上,新一代企业家投身教育已蔚成潮流。随着《中国合伙人》的走红,俞敏洪的新东方,正加速进行着点阵式布局。马云将私人会所“西湖会”转办作“湖畔大学”,平台化培养一批处于新一代创业进程中的企业家。陈一丹则在中原腹地的武汉,从未雨绸缪规划,到一砖一瓦的实干,从深入前沿的谋篇布局,到面向未来的软硬件投入,进行着一所真正大学的生态型建设。

  随着转设的完成,武汉学院以一个重投入、比较“笨”的布局开始。20亿元投入背后,让这所民办公益大学,站在起跑线上就已是“中国最美的民办大学”,同时展开着“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的愿景。

  机缘、地缘、情缘与善缘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公益。据了解,这是陈一丹结合自身经历而自成的体悟。与改革的机缘是天时、与武汉的地缘是地利、与互联网的情缘是人和。此外,被誉为“互联网公益第一人”的陈一丹,还因此多了一段与公益的善缘。

  他认为,教育肩负民生使命和育人使命。前者事关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后者事关每个人的成长与未来。教育的这些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公益,也是投资未来。为此,这是一件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求回报的事情,就想好了所有的收益,都再循环用于学校的建设。

  武汉学院从创设到转设,历经了12年的漫长努力,陈一丹足够耐心,反而认为转设才是民办大学刚刚开始的起步期。一切由零开始,学校也要充满耐心,不做犹可,要做就做最好的,不能着急地指望“一口就吃出个胖子”。他说:“外国的私立大学那么多,那么好,我们可不可以也有一批?我们可不可以,先做好一个?”

  群策互动与群力共振

  陈一丹提出将梅花鹿定为武汉学院吉祥物,寄寓学子富有创意,敏而好学;将丹桂定为武汉学院校树,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而从吉祥物、吉祥树得到启发,进一步诠释了武汉学院新的核心价值观“启知敏行,卓见未来”。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雀跃着这所民办公益高校的崭新活力。

  按照陈一丹的构想,这是一个群策互动的平台,也是一个群力共振的生态。在武汉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陈一丹不止一次地向业界发出拳拳诚意的呼吁:“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一起来做。这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越多人贡献,越多人来参与,我们越高兴。”

  这是一种互联网人特有的心态。一方面是企业的互动,另一方面是企业家的凝聚,优秀的企业能够放下商业的竞争,转入到良性的互动中来。与此同时,企业家也拥有一个更具凝聚力的资源整合平台,互联网 教育的模式,让产、学、研究各界都能够便捷参与进来。

  陈一丹说:“既然我们以创办国际化应用型专业大学为定位,就要引入国际性的教育专家,探索实践我们共同的理想。他们不仅要懂中国文化,有国际教育管理的经验,还要懂得我们的国情,认同中国的教育发展。”

  教育不能做成商业,但做教育不能没有运营思维。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作为武汉学院举办方,加大投资力度,也注重建设学校的长远发展,搭建资源支撑平台。

  陈一丹请来原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林倩丽应邀担任校监,成为校董,践行“教授治校”的理念。同时以“明德创新,解行并进”为校训,以“启知敏行,卓见未来”为核心价值观,以“明师、明生、明校”为使命,以“全人发展”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让这所民办高校的师生都有所期待。

  授鱼、授渔、授羽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陈嘉庚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陈一丹说:“授鱼不如授渔,授渔不如授羽。”

  出任校监的林倩丽将自己的“老板”陈一丹誉为“一个勇敢的人”。这不只是说他一掷20亿元胆识与魄力,更在于他对教育理想的坚持。在中国投资教育的路千条万条,为什么却选择了最基础、最琐碎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陈一丹说:“大学是一个涵养灵性的地方。”在他看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教育不只是为了解决温饱、解决出路、解决就业,甚至不只是为了解决人才,而是兼顾“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解决温饱,只是授鱼,解决就业,也只是授渔。而去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帮助大学生去唤醒本身具有的能力,能够自主去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的路,帮助大学生长好、养好、锻炼好本有的翅膀,依靠自己的成长与自己飞的能力。  

上一篇:博雅小学落户助推照母山全教育体系形成
下一篇:专访腾讯创始人陈一丹:用公益的心来办教育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