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盘点2018教育热词,子曰语文带你看未来语文学习趋势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161

  2018年马上就要成为过去式,对于教育界和家长圈来说,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教育改革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泛的审查规范;教师成为政策焦点,《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多项政策从年初到年尾,紧抓不放;家长们也在学校减负、考招改革、补习班禁止令等接二连三的新改变中,度过了忙碌焦虑的一年。为了帮家长们看清变化背后的趋势,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子曰语文整理出了2018教育关键词及其对语文学习的影响,供家长们参考。

关键词一:新高考与传统文化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后, 2017年,浙江省和上海新高考政策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正式启动高考改革。2018年,更多省市按计划开启新高考改革,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正在全面而深入地展开。除了考试规则、评分制度、升学渠道等方面的改变,在内容上最大的改变就体现在语文学科上。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曾表示,在新高考后,“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其中最明显的是文言文、古诗文比例的增加,以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语文考题为例,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考察分数占了近三分之一的语文总分。与此同时,在即将于2019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古诗文比原人教版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初中阶段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加强传统文化修养已然成为语文学习最明显的趋势。子曰语文设置的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注重选材经典性的课程体系,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除了主线课程,子曰语文配合传统节日节气推出的科普文章、传统文化打卡活动也颇受欢迎,把传统文化的学习日常化、生活化,更能让家长和孩子热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二:素质教育与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提了很多年,相关讨论也一直备受关注,但2018年无疑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黄金一年。桃李资本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素质教育就已经异军突起,2018年上半年更是以54起融资事件在所有教育细分领域中占据第一,占比25%。2018年年初发布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禁补令等相关政策也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之相对应,2017版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也明确了语文学习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虽然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概念,但在新高考之后,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也正在向素质教育靠拢。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的提升,阅读面的扩大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卷面文字有9000字之多,阅读题量也比去年增加了5%~8%。以人文素养为目标的阅读训练,既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应对考试变化的必修课。

  子曰语文认为,在未来语文学习中,素养与成绩相辅相成,辅导孩子应该以追求人文素养与应考能力的双提升为目标。在子曰语文的教学体系中,不仅有语言知识等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也有人文素养课培养孩子的思想与人格,让孩子不仅能获得考试的成就感,也能收获人文素养的积淀。

关键词三:取消大班额与在线小班课

  取消大班额是2018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推进的工作,也被写进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培训市场,无论线上线下,小班课都正在成为主流服务模式。除了教育消费升级的影响,本质上反映出的还是家长、教育者对教学质量的重视,而小班课很好地兼容了教学场景互动性和优质教育服务。

  子曰语文是语文在线小班直播课模式的首创者,每节课只有6—10个孩子同时在线学习,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互动,让每个孩子都被尊重、被激发,从而让学习变的更主动。小班课堂的灵活性也给互动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空间。在子曰语文,孩子可以通过三十多种互动方式与老师交流,即时的互动反馈也能给孩子更多提问的信心,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能激发孩子的互动性、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会是未来学习的趋势。

  2018年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变化虽大,但改变的前景是大势所趋,在这些趋势的指引下,未来的语文学习将充满挑战,但同时也越来越有趣味。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修养、好的学习习惯,将给孩子更多前进的力量,无论求学,还是经营人生,这些力量都将让孩子受用终生。

上一篇:为教培行业管理模式“减负” 企业微信助力教培行业数字化
下一篇:匠心筑精品:锐捷云课堂3D专业版荣获中关村在线年度卓越产品奖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