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展会论坛

一起作业出席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 引领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时间:2016/11/29 11:42:54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852   评论:0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场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线教育模式潮流正在袭来。在互联网+场景下,传统课堂将会迎来哪些变革?面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近日,在由北京法政集团、北京王府学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主办的2016“新聚合”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百度教育、中国大数据存储产业联盟、云动科技、三盟科技、以及一起作业等教育科技类企业就“教育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大数据应用”展开了跨界对话,共同探讨大数据与教育结合的无限可能。

  

一起作业出席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_引领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大数据破题教育痛点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关于在线教育的观点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已成为行业共识:互联网教育的目的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取代,而应是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如何识别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个性化教学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个性化教学究竟是什么?在本次论坛上,三盟科技大数据研发与咨询部北区总经理刘亮认为,个性化教学指的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贴标签,做规律性分析,为其他学习者提供借鉴经验。云动科技总经理李惊雷则以孩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为例,指出在美国课堂上已经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考试和评估。而据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介绍,百度也充分利用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引导教育行业向内容化、智能化、个性化三大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线上学习体验。

  作为在线教育的先行者,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则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畅谈大数据对于教育的作用。肖盾表示,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结合最大的价值是促使教育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让教师从以往的经验式教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教学,从解决班级共性问题到解决学生个性问题,从关注学科知识到关注孩子能力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大数据会让家长更了解孩子,更合理地规划兴趣拓展,更客观地选择文理分科,更科学地进行志愿填报,发掘孩子个性与天赋,更好地为孩子找到人生的成长方向和幸福归属。在教学管理方面,通过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大数据,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教育均衡,让主管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行教学研究和指导。

  

一起作业出席首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_引领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不论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一起作业这种教育科技的领头羊,抑或是三盟科技、云动科技这类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已瞄准大数据教育这片蓝海,通过大数据为学生画像,探索大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学新模式。

  以人为本 大数据教育下的发展支点

  基于大数据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对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教育解决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问题。因此,肖盾表示,基于教育的特殊性,大数据在驱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

  首先,用户体验的多元性。在豆瓣听一首歌和在京东买一个笔记本,一个是感性行为,一个是理性行为,用户体验相对单一。而教育则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同时,又要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效果的滞后性。互联网产品的效果和体验都能通过数据即时验证,而教育效果的验证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知识点的掌握考试后才能发现,学习习惯的研究需要长期跟踪,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挖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育领域对算法的实现以及迭代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够捕捉每一次细微的变化,并与噪音区别开。

  另外,对象的复杂性,大数据对于教学效果的衡量和对个人潜能的挖掘,实际上是基于对人脑、记忆力、注意力、兴趣、乃至性格等特质的综合分析,这对整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大数据个性化教学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多维度来跟踪和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对每一个用户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与分析,并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这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创新国际化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移动教学,促进教育公平,共同探索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是本次论坛的出发点,也是每一个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使命所在。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崛起,也为新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创造了无限可能。


出处:华夏教育网
网址:http://www.hxedu.org/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华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产业网培训百科网中国培训之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