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正月就是年,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传统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但是,猜灯谜除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传统节日气氛,还有一种用处更值得家长们关注、学习,那就是通过猜灯谜游戏帮助孩子学习语文。对此,专业的语文辅导机构子曰语文表示,灯谜是传统文化的宝藏,把它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可以给孩子带来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多重收获。
灯谜不止是游戏,更是文化宝藏
如何通过灯谜给孩子带来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多重收获?首先需要对灯谜有充分的认知。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也被称为打虎、商灯、射等。这一从古代流传至今的风雅文事,与文人、文学有密切的关联。南宋时期,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诗集, “谜”字一称由此而来。
现在广泛意义上的灯谜有字谜、事物谜、成语谜等很多种类别,最为常见的就是字谜,这种文字游戏背后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文化。灵活运用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音、形、义变化特点,制作灯谜,通过会意、别解、拆字、假借运典、谐音、顿读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字音或字形上相扣合。猜谜解谜的过程,就是深入认识、解读汉字的过程。事物谜、成语谜等谜语里还包含民间故事、俗语、经典文学著作等元素,通过这些谜语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知识。
还有一种带谜格的灯谜更具丰富的知识趣味。谜格,即灯谜的格律、规则,是谜语制作者对制作时运用的某种特定条件的说明,也是对猜射者做出的暗示或约束。如秋千格、卷帘格、簪花格、落帽格、加冠格等等,既形象又有韵味。制作灯谜的禁忌也极具文雅情趣。如露春,指的就是谜面中露出了谜底中的字;重门,即从谜面到谜底需要经过至少两层的语义转换,甚至九曲十八弯才能扣合谜底。此外,还有倒吊、抛荒、踏空等等。这些灯谜背后的规则,可以激发思考的乐趣,锻炼基于传统文化素养的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考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子曰语文认为,通过灯谜游戏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宝藏,让孩子在学习语言文字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素养,可以实现应试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提升。
灯谜应该走出节日,趣味语文学习要成为常态
像灯谜这样的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不应该只是在节日里发挥增添气氛的作用,而是要与语文教育密切结合,搭建趣味性的文化桥梁,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传递传统文化知识的功能。语文教育也应该顺应改革趋势,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孩子在兴致盎然中重新认识语文,开启探索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魅力的主动性。
以子曰语文的素养微课《有趣的汉字》为例,天、神、日、家、门等180个常用汉字被分为走进生活、认识自我、亲近自然三个篇章,从贴近日常生活的趣味认知层面,介绍每个汉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并延伸出与该字相关的一些成语、诗词、传说故事、科普知识等趣味性内容。孩子学习认字不再只是乏味的读音、字形、字义,而是在老师的故事性讲解中,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有效地积累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掌握学习汉字的新方法。这种趣味文字课能够激发孩子探索中华文化的兴趣,给孩子打开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与反复抄写增强记忆相比,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对汉字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把猜字谜游戏应用到日常识字课堂中,让孩子在兴趣引导下拆字解字,可以更好地搞清汉字结构,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规范。像这样的游戏在家庭学习场景中,也可以使用。除了猜字谜,家长们还可以通过编儿歌、给汉字找朋友等游戏,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汉字的趣味。
趣味性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关键因素,在以传统文化为选材主线的子曰语文,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与选材的经典性同样重要。只有开拓出更多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让趣味学语文成为常态,才能让语文学科更好地发挥出文化传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