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看到2018天弘基金校园行发布的财商教育手册《二十岁的经济独立主义》,我立刻想到了一个词:吃土。读懂了“吃土”这个流行语中的自黑与无奈,就更能理解“经济独立主义”和财商教育对年轻人的重要。
我在大学教书,跟大学生常有交流。虽然大学生经济还没有独立,但剁手现象一点不比那些“败家娘们”弱。双十一还有不到一个月,据说,不少大学生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充实购物车和设置拼团闹钟提醒。甚至在课堂上,老师也体贴地把原定于双十一后一天的期中考试提前几天,方便大家当天晚上畅快剁手。剁手一时爽,节后话凄凉,疯狂之后却是或长或短的“凄凉”生活。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这类每月从父母手中领取“固定工资”的人群,双十一后,“吃土”就变成了常态。这不,第一批00后可能已经开始吃土了。
“吃土”一词几乎伴随着双十一同时产生,发展到如今,在成长环境优渥、追求生活质量的大学生圈子里,“吃土”现象已经越发普遍。乍一看,是大学生们不节俭,自作自受,但细想起来,却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落后”的财富理念。人们习惯于批判校园裸贷中的监管缺位,习惯于骂陷入贷款陷阱的大学生自作自受太虚荣,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鞭挞啃老族,嘲讽那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父母打钱”的大学巨婴,却很少反思背后经济独立意识和财商教育缺乏的问题。
今年校园行,天弘基金携手在大学生中流行的社交平台知乎,推出全方位、沉浸式、互动性的财商教育活动—— “新知大学”。活动不是那种灌输和说教式的,而是创造了很多有意思的场景,比如“一句话独立墙”“独立班任意门”“财商教育手册展示墙”等等,打造新奇、接地气的财商教育场景,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财商启蒙与培养,避免双十一后凄凉的吃土,避免沦为被贷款骗子盯上的“财经傻白甜”,避免在习惯性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形成的人格依附,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
我理解,这种“经济独立主义”的财商涵化,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学生如何赚钱,如果积累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而是在精神和习惯上形成一种经济独立意识。天弘基金通过调查发现,出生在物质经济条件颇为丰富的互联网时代的00后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在进入大学后,绝大部分还是靠父母的“伸手族”,缺乏培养财商意识的环境。
问题远远不只这些,中国人自小可能就缺乏这种经济独立的教育,比如小时候,每个孩子可能都听到过这句话:压岁钱我先替你保管。――一句“压岁钱我先替你保管”,毁了多少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中学和大学教材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经济生活”读本只是在宏观层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没有对财商知识的微观教育。加上很多父母都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本身都缺乏打理财务和资产配置的观念与能力,更别说对孩子耳濡目染的熏陶。
这导致了经济独立主义的普遍缺失,有记账习惯或者管理意识的同学也许能“取其所余,补其不足”,日子过得平稳有序;而相当部分人已然“寅吃卯粮”却浑不自知,接近月底时实在难以为继,只好厚着脸皮询问亲友同学,甚至用一定的金融天赋干起各处“加杠杆”和“流动性管理”的把戏,拆东墙补西墙,弄得自己提心吊胆。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人士抓住大学生此时的焦虑,提供“校园贷”“现金贷”乃至于“裸贷”等一系列选项,部分缺乏甄别能力的大学生在其中越陷越深,甚至牵扯进父母亲人。在一些触目惊心的“有偿捐卵”“暴力犯罪”案件中,亦能看到缺乏财务意识的年轻人身影。
一个学生跟说讲过一件事,她说,那次海外购物经历让她对理财观念的重要性有了更多认知。出国交流,即将从东京返回之际,她钱包里还剩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于是和一位英国同学一起去大卖场购物。看到许多衣服正打折促销,而且款式花色都很不错,她一下就买了两三件。那位英国同学吃惊地看着她问:“你为什么买这么多?”她回答:“因为还剩这么多钱,正好花完。”她反问:“那为什么不存下来供下次旅游用呢?”其实她的答案是:因为下一次父母还会给我钱,但却一时语塞,因为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和那个英国朋友有完全不同的理财思路:她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只要不超出父母给我的范围,不乱花钱,就是“好孩子”了。而英国朋友却是从生活规划的角度花钱,不需要花的就不花,多余的钱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她反思时也谈到了对经济独立主义的理解:我是经济不独立的,完全仰仗父母的;而她是独立的,消费、储蓄都要自己思考,合理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理财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它让人从宏观角度考量、规划自己的生活,是成长为一个独立社会人的基础。
确实如此,千万不要只把“经济独立主义”当成一种经济判断和理财观念,狭义地理解为“怎么花钱”。――其实,“怎么花钱”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判断能力的。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我们自己配得它。”自控,是一个人成熟与独立的重要指标,更是能够获得财富的基准。一个无能支配好自己的财务、无力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的,很难想象思想和观念上能够独立。“过日子”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很多时候都是在独立地解决自己“过日子”“养活自己”问题、应对生活的残酷挑战中培养出来的。都没见过世界,怎么会有世界观?没有在“养活自己”上经受过独立的挑战,怎么会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盲区,只知道怪年轻人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教育却在生活层面缺少这种经济独立主义的熏陶。
天弘基金校园行所提倡的经济独立主义,核心正在于观念层面的熏化。比如,他们在《二十岁的经济独立主义》中提到青春独立的三个维度:规划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自控能力。这三种能力既是财富管理/投资所需要的,更是大学生成长独立必不可少的能力。第一,规划能力,从大学开始财富规划,能够让你比同龄人更早实现经济独立。第二,自我掌控力和风险控制力,最大的风险是无知,要认知自己,充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什么是自控力,“有所不为”的自控力,知道什么东西诱惑再大也不能干。――另一个方面是“有所必为”的掌控力,机会降临能够游刃有余的把握住,如此才能最终才会拥有自我。通过培养这三种能力,不仅能够管理财富,更是拥有了独立的人格。
可能有人会觉得,大学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要想着“赚钱”的事儿。――这种理解显然只是把财商狭义地理解为赚钱。确实,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应做那个阶段应该做的事,不要抢跑。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必须扣好,财商本就是大学生必修的一课。人生需要规划,财富更是需要规划。在不同目标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财富水平的理财方法,合理推进理财节奏,慢慢在合规的财富轨道中实现经济独立,成就独立人格。
回到开始提到的那个词,吃土。我想,那些在大学里常常吃土的孩子,可能跟那些陷入裸贷陷阱的孩子,跟那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父母打钱”的宝宝,跟那些不愿意工作而总是啃老的巨婴,跟那些永远不敢独立决策而是随大流的盲从者,肯定是一批人一拨人。他们在精神上是同源同构的,他们在生活上都没有上过经济独立主义这一课,他们在电脑上看“生存大挑战”“野外生存”之类的娱乐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却很少愿意让自己的生活也接受这样的挑战。习惯活在依附别人的温暖区和舒适区,生活和经济上没有尝试过独立管理,何以奢谈精神和人格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