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影响学习能力
日前,人民日报刊登《阅读为啥比语文课还管用》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根据多年语文教学观察,曾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引导就读于初中的儿子和内侄女大量阅读,让他们参加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批阅出来后,孩子们考试的结果居然与高三平均水平不相上下,足以看出长时间阅读、积累、涵咏、感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比语文课还管用”并不是说语文课不重要,而是指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能为孩子带来语文学习的进步,对其他科目也有重要影响。曾有一位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感慨说:“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有优势,他们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
除了政治、历史蕴含人文底蕴的学科,阅读能力还影响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解题能力。由于现在的数学题很大一部分是叙述性题目,需要在充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回答。假如缺乏对题目理解能力,无论公式记得多么好,也无法顺利完成测试,学习自然难以进步。卓越教育认为: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喜爱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领悟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的多,学习能力也大大加强。
高考改革引发热议,学习语文更要培养人文素养
自从去年一系列新高考政策放出以来,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热议。刚刚过去的2018年的中高考,语文试卷难度明显加大,试卷的文本长度和题目都明显增多。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也表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有人笑称:“得语文者赢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家长已经发现只让孩子掌握知识是不够的,希望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
拥有21年深厚底蕴,以打造“孩子最喜爱,家长最信赖的学习生长之地”为愿景的卓越教育认为,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语文考察内容已经从课本延伸到课外,要求考生平时有广泛的阅读和良好的积累。卓越大语文创始人陈宏巨就培养孩子人文素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好的文学素养,应以阅读为接触点,并构筑于经过时代沉淀的经典名作之上。”这也是卓越大语文“乐经典,慧人生”的理念初衷所在,采用纵览式教法,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为孩子建立一个文学体系,旨在用创新有趣的方式让每个孩子传承中国乃至世界经典的智慧,这正是一种文学素养的积累过程。
卓越大语文:以人文精神熏陶,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套路,为孩子带来人文素养与人文熏陶。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围绕着课本进行,学生学完课本上的课文,能应对测验考试就可以了。与传统语文不同,卓越大语文的课程理念是“大语文”观,所谓“大语文”观,通过课程让孩子能够爱上语文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收获能力,让孩子最终在行为习惯以及品格性情方面得到提升,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卓越大语文采用综览式的教法,孩子看到的不是单独的一篇文章,而是随着老师从文化发展、再到时代特点、社会背景、作者生平,技法流派,再落实到篇章、段落,最后倒句法、词法、文字起源,从兴趣入手,再落实积累。同是描写荷花,《荷塘月色》与《荷花淀》作纵向比较分析,它们的美有何不同?同是守财奴的形象,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作横向对比分析,探讨中外文学同中有异的文学表达。通过横纵对比,综合思考,引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对世界多角度、多类型、多角度的观察,提高语文思想素质。
从文以载道到知人论世,拓宽孩子的历史视野,提升个人修养、培养人文情怀。 通过大量阅读中国经典、世界名著,让孩子在阅读中触碰作者及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心中真切的感悟,领悟到语文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真实地感悟语文、感悟人生,便能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收获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