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在今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 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截至目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已累计资助多位中荷双方奶业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者进行跨国学术访问,并全额资助数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奶业专业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前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下简称“瓦大”)攻读为期4年的博士学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及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于2013年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广荷兰奶业先进技术及经验,支持中国奶业的发展,通过这一开放、共享、协作的平台,促进中荷两国在奶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帮助中国奶业全产业链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协同发展 展现精益求精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振明是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跨国交流青年教师中的一位,在谈及在荷兰瓦大访学期间的最大收获时,他表示:“在思想上更深刻认识到理论+实践+理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在各个方面精通。在这里的学习,导师与周围研究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精益求精很触动我,要掌握这些知识的本质与精髓,才能在实践中运用好。”瓦大作为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农业科学类)排名第一的大学,有着从教授到青年教师,从研究生到本科生都十分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学习风气,会为一个科学或思潮问题争论不休,会为每间实验室制定使用资质及管理制度,会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完成团队协作,每个人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面,瓦大的导师对于研究项目要求极其严格,从细微之处到思维方法以及研究方向容不得一点不足。学术交流期间,周振明遇到了导师Wouter Handreks,在他的建议下学习了荟萃分析,知道自己以往的方法和工具已经成为传统,还需要学习更新的开发方法。在每周进行的整个团队先进技术和知识讲座与探讨中,导师都会以严谨的态度来督促每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分析在研究开发项目中遇到的难题,团队会各抒己见,互补每个人的思维和创新完整,同心协力共同促进。通过感受瓦大先进的大环境,周振明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带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借荷兰经验 促中国奶业
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兴、产业兴,乳品企业是振兴中国奶业的主体。完善中国奶业20强(D20)联盟,促进乳品企业大协作、大联合。荷兰奶业在“产、学、研”三方结合十分紧密,由公司、政府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共同组成了“金三角”,在满足消费者对品质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强乳品质量安全控制。
荷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传统的家庭牧场和奶业文化,加之奶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奶业成为了其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周振明在谈及中国与荷兰在奶业方面的差异时,他认为当前的中国奶业更需要借鉴和学习荷兰从牧场到餐桌控制经验,以此助力于中国奶业的提升。例如,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是一家合作社企业,19,000多名会员奶农不仅是公司的原奶供应商,而且是公司的真正拥有者。这一经营管理形式决定了整个产业链发展中各环节的利益均衡,并保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我国是少数大企业几乎决定了产业的利益分配,奶牛养殖企业和奶农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重视人才培养 开拓产业创新
通过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前往瓦大的青年交流教师在访学结束后,需要向学校人事部门、主管学院等提交书面报告及交流感想,总结访学的收获,确保访学成果。中心的跨国人才培训项目,不仅为中国奶业的人才和技术人员增强了国际视野,还为中国奶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除了对于跨国人才的培养,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还开设了奶牛养殖相关的培训项目,从奶牛育种、犊牛饲养、奶制品加工、以及第三方检测服务等方面提供学习和考察机会。尤其是针对国内一线奶业从业人员的“奶牛信号学”培训课程,以幽默风趣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阐明奶牛信号的发展、动态、实施以及未来前景。周振明说:“听过这样的课,终生难忘。对我今后教学启迪了很多,人不仅能表达操作技术,还能以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感谢中心在培养奶业科研人才方面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参与者学习到如何在生产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未来,期待稳定中心的平台功能作用,扩大在牛奶产业方面的领军作用,开拓更多的合作伙伴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