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深圳:跑出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度”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152

  南科大学子斩获2017年国际基因机器工程(IGEM)大赛金奖,图为获奖学生为评委介绍参赛作品。南方科技大学供

  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计划单列市教育行

  开栏的话

  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4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华夏大地的面貌,中国走上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开放成就辉煌,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记录神州大地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变。从今天起,本报在《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栏目,陆续刊登记者走进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等计划单列市,讲述这些地处沿海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化教育改革,用勤劳、勇敢、智慧推动教育发展的故事。敬请关注。

  日前,正紧锣密鼓推进校园二期工程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喜闻佳音。该校获批成为博士授权单位,获批力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4个博士点。仅6年时间,南科大成功构建起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深圳大学新获批7个博士点,增量位居全国第三。时间再往前追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陆续开始招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南国热土之上……

  深圳,一座生机勃勃的青春之城!这个1980年8月正式成立的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成长为一个人口超过1200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2000亿元的国际大都市,跃升为全国4个一线城市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迸发出巨大能量,书写下不平凡的历史。

  当前,深圳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迎接未来发展的挑战,离不开高质量、成规模的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深圳的高等教育从深圳大学的兴建肇始。近年来,深圳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高等院校的引入和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走上了高起点筹建高校、引入知名高校办学、合作举办特色学院等多种模式并举的发展之路,目前已经拥有深大、南科大、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13所高校。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景当中,到2025年,在深高校要达到20所左右,其中3至5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一批学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雄心壮志”

  “对标硅谷,深圳最大的短板在源头创新,缺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介绍说,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高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在校学生规模偏小、缺乏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认为,深圳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城市和产业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强。未来城市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深圳再单靠外来人才的引入已经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需要,必须尽快构建起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对于高等教育底子较薄的深圳,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深圳的选择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自主办学和合作办学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

  “在此前成功创办深圳大学、兴办高职院校和引进国内名校在深圳建设研究生院的基础上,近10年来,我市在推进高等教育时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力争办一所优一所。”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介绍说,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更大手笔加快推进高校建设。

  短短几年时间,深圳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特区破土而出!南科大、港中大(深圳)已培养出毕业生,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工大(深圳)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招生;借鉴德国、瑞士等世界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经验,高标准、高起点筹建深圳技术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名校签署合作文件,共建深圳校区。同时,当地加快推进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

  “对于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在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看来,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走过的是快速发展之路,同时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系统性,着力构建起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高校。像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就属于“专业化、开放式、小而精”的特色学院。它们起点高,对标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

  短时间内建设和设立多所高校,离不开土地和经费的保障。为了实现高校落地,深圳在原有大学城的基础之上,在龙岗区建立了国际大学园,为国际合作办学提供土地支撑,确保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以及配套建设的科研共享中心落地。在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重视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深圳注重为学校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和足额的资金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着力构建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完整政策体系,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提升质量、推进国际化、增强支撑能力、深化综合改革、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

  机制创新助推特区大学“快速前行”

  5月17日,第七届Grubbs学术论坛在南科大举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拉布斯等群贤毕至。2016年,南科大依托格拉布斯等专家,成立格拉布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深圳首个以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力争建成世界领先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科研中心。

  短短一年多时间,格拉布斯研究院已成为人才“聚宝盆”,引来10位美国和中国的院士加盟。而在南科大,人才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据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介绍,目前该校300余名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两院院士23人,其中全职1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74人,千人计划专家占师资比例达40%。教师队伍中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的毕业或曾工作于世界排名前100高校。

  大学之所以兴旺,归根结底在教师。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中,深圳以开放包容姿态,通过“孔雀计划”等人才政策,广聚英才。但当地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引不来的,深圳高等教育要攀上高峰,必须用“拓荒牛”精神在关键领域下大力气。

  近年来,深圳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聚焦人事制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和突破,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大和南科大在全国公办高校率先实行去编制化管理,探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形成“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非升即走”的全员聘用制度,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分类聘用、考核评估、晋升制度体系。

  2016年1月1日,深大全面推行“预聘—长聘”制。深大校长李清泉介绍说,该校所有新进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律按岗位聘用,均无编制。深大还打破大锅饭,不再按人头分指标,而是根据各学院科研排名、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等指标,分配高级职称指标。如该校心理与社会学院2016年副教授、教授名额分别增加6.15个、4.1个,而某学院则减少6.39个、4.26个。

  无论高校怎么改,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所在。在深圳各高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正在稳步前行。南科大在创校之初,就率先实行“6+3+1”(高考成绩60%、能力测试30%、高中学业成绩10%)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同时南科大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英文授课,深化启发式、研讨式和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而在深圳大学城办学的3所研究生院全面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探索专业学位硕士按项目招生的选拔机制。

  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校,深圳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松绑”之后激发的是活力,结出的是硕果。今年1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依托单位的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深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深大在一流学科“红海”之战中异军突起,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学科3年新增5个;南科大已有7个学科进入广东省高校新增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度新增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港中大(深圳)也已建立起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深圳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从2012年约7.5万,增至2017年9.67万,其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在校生从约4万人增加至约5.5万人。

  大学和城市实现深度“同频共振”

  今年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2017年全球各个国家和企业的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申请数据。深大PCT申请数量为265件,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108件,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11位,连续两年蝉联中国高校第一位。

  丰厚的产学研家底,让深大厚积薄发,该校名列2018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榜首,校友总财富接近6000亿元。深大党委书记刘洪一认为,财富传奇的背后,是该校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各类创新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联盟等平台,主动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追求‘排行榜’,而是为我所用。深圳引导高校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助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在叶文梓看来,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深圳的高校正更有力地扛起城市创新这面大旗。

  近年来,深圳引导高等院校结合该市创新驱动、质量引领、转型升级等方面实际需求,为深圳改变源头创新不足、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实现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为激发教师将“沉睡论文”化为企业“发展利器”,深圳扩大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70%以上可分配给研发团队和转化贡献人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创建瀚海基因公司,打破国内测序仪市场长期被外国测序仪垄断的局面。今年,瀚海基因估值超过15亿元,将建设亚洲第一条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盒生产线。目前,南科大已注册成立了30家高科技公司。

  深圳高等教育正通过打造科研大平台,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该市已启动建设的5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其中4个由深圳高校牵头建设。同时,积极鼓励高校面向各区(新区)产业需求布局,到一线布局产学研资源。深大把创新资源打造成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器”。该校已与南山、龙岗等深圳的10个区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新平台。其中,深大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大龙岗创新研究院共孵化近50家企业。

  而南科大等深圳高校正直面“痛点”,力争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中科院院士、南科大校长陈十一介绍说,该校皮米中心正着力打造芯片研究基础大平台,该中心配备了从毫米到纳米、皮米尺度上的精密观测等设备。该中心正联合华为等华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突破纳米技术等芯片研发瓶颈。

  “推进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富有挑战,但是深圳有决心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张基宏说。

  显而易见,在这里,大学与城市正在实现深度“同频共振”。

  【数说深圳】

  ●1980年1979年深圳市成立,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

  ●1997.27平方公里深圳下辖8个行政区和2个新区,总面积1997.27平方公里。

  ●1252.83万人截至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2.83万人。

  ●22438.39亿元2017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24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8.8%,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53%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3%左右;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5%;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

  ●2437所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437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08.27万。

上一篇:学院派助力早教前行,自然育养让“乐”爱不尽
下一篇:九牧龙头公益,8年步履不停!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