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新高考课改下的人工智能课堂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205

      11月23日,以“智慧教育助力课堂革命,迎接新高考新课改”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智慧教育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北京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助力新高考、新课改的独特作用,加强全国智慧教育名校间校本特色交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动持续两天,24日上午的峰会主论坛宣布成立全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信息化专家、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代表近1200人参会。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高考课改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各地正在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北京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语数英为必考科目,物化生史地政任选3门共6门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浙江为“7选3”模式,与上海相比,任选科目多了一门技术。

      “6选3”和“7选3”给学校教学带来不小挑战,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以“6选3”为例,意味着不同学科至少有20种组合,显然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高考方案的提出,使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的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排课难度在加大,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秩序混乱。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本身对于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加上高考科目难度大,范围广,一时很难判断自己擅长什么。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表示,传统的排课选科很难精准,而且很费时,以人工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排课可能需要几个星期。而人工智能进行排课,则大大降低了排课的难度和复杂性,可能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同时,传统的人工方法,学生的志愿满足度不高,而人工智能下,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志愿满足度,实现精准排课。而新高考方案中的“6选3”选科,也是公办校目前很大的难题,但人工智能却大有可为,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兴趣、未来学科的发展能力等诸多选项来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继而实现“选科”。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作主题演讲:人工智能助力大数据精准教学

     人工智能成名校标配,助力新课堂教学

     11月23日上午,来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人大附中、合肥八中的名师们在北京市十二中本部7个会场进行了9门学科共18节观摩课的分享。此次课堂观摩采用了智慧录播的方式,其中,2节“智慧共生课堂”观摩课采用了友校远程互动的方式。记者在此次课堂观摩过程中了解到,来自智慧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方案颇受授课教师的喜爱。

      课后专家进行专门点评并制作了微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董跃教授认为,科大讯飞现代技术改变了课堂面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而且老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老师又给学生留下了设计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性得以保证,有了独立性,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提到,“教师专用智能终端+学生专用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的全方位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供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场景教学需求,重建师生的教学关系,让老师“因材施教”、“以导代教”,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截至目前,在教育领域,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智能语音技术的科大讯飞推出的校园管理、课堂教学、家校互动及考试测评产品,应用覆盖到了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服务师生超过8000万,上万所学校在常态化使用。在北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八中、北京十二中、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北航附小等名校几乎全部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教学教改的应对。

北京十二中杨立宪老师与人大附中刘璐老师进行“双师教学”


     名校联盟成立,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11月24日上午,2017年全国智慧教育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成立了全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深圳中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蚌埠市第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杭州育才中学等12所全国名中学成为首批成员校。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创始校校长合影留念

上一篇:教育规划好,孩子弯路走得少,让孩子最终跑在我们前面!
下一篇:第三届慕尼黑-中国学术网科学论坛在慕尼黑大学召开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