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动态

聚焦第四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分享未来工程师的逐梦故事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239

  2017第四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决赛日前在西安落下帷幕。这场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的工科领域赛事吸引了来自158所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汗水与荣誉、碰壁与攻关、荆棘与鲜花……一路走来,每一位参赛选手背后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在大赛现场,记者走近了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听到了他们的动人故事!

 

  “完全没想到能获特等奖,计划回去再完善一下!”

 

  图为大赛特等奖获奖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段楠、李述胜、徐志瑞、袁铮(左二)

  “之前预料过你们的作品能拿到特等奖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西安交通大学2014级学生袁铮微笑着说:“完全没想到能获特等奖,所以队友们都按捺不住惊喜。最初是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来参赛的,就是想完善一下我们的‘小家伙’。”

 

  袁铮所说的“小家伙”就是他们的获奖作品——一款具备触觉与视觉反馈的体感机器人。在作品展示现场,这款机器人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据袁铮介绍,这款机器人具有与人体相似的仿生结构,由DaNI移动机器人平台为基础,搭载仿人型上身,以NI sbRIO-9632为控制器,可穿戴控制端由NI myRIO驱动,二者通过上位机实现信息交互,主要实现体感运动,触觉反馈,视觉同步三个功能,可以应用在医疗、航天、海洋、军事等各个领域。

 

  “创意最初是来自美国科幻电影《环太平洋》,里面呈现的技术非常好玩,也很炫酷。”袁铮说,他们团队查阅了许多国内外资料,也仔细分析了很多机器人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试图让机器人的触视觉更加灵敏。“比赛结束了,队员们会放个短假休息一下吗?”袁铮笑答,“我们想抓紧时间把‘小家伙’完善一下,把它的机械手臂做得更精确一些。”

  “第一次到大陆参赛,真的大开眼界!”

  图为大赛创意孵化组二等奖获奖团队:台湾交通大学学生黄柏勋、闫帅铮、李佳桦(右一)

  此次西安之行是李佳桦第一次来大陆,她是台湾交通大学硕士二年级的学生。作为队长,她带领团队凭借“开刀房恢复室之照护辅助系统”获得了本届大赛创意孵化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们的系统尝试把患者的重要生理指标通过云端系统储存、机器处理等方式迅速传达给医护人员并提供处理建议,节省出来的哪怕是很少的时间,对于病人而言与意义重大。”谈及作品的亮点,李佳桦神采斐然。她介绍说,这个作品不是他们团队独立完成的,期间与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有着很好的交流与协作。

 

  李佳桦坦承,“参加这次大赛我们收获非常多,看到这么多优秀的选手提交了很多好的创意作品,对我们触动很大。以后要和大家多联系,多学习。”赛事结束后,李佳桦计划和队友们去看看兵马俑、大雁塔,还要品味一下西安的特色美食。

 

  “NI大赛终于有了职业技能组!”

 

图为大赛软件组三等奖获奖选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夏本国(左)、罗文涛(右)

  “作为职校生,能够和来自全国这么多重点大学的选手同台竞技,感觉非常过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罗文涛兴奋地对记者说。

  他们团队的作品是一款倡导“健康生活”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自动计步、热量计算、健身训练等多项功能,荣获本届大赛软件组三等奖。从想法的迸发到产品成形,大致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罗文涛说,他所在的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创新,志同道合的学生可以组建团队,去做一些创新项目。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罗文涛回答,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般先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才会求助老师,毕竟探索的过程还是挺重要的。”另一位队员夏本国同学补充道。他们认为,和其他选手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相比,职校生在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方面较有优势,“但是对方的创意和技术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5岁追梦少年张证恩:“未来我想做一名工程师!”

 

  图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张证恩(右一)与参赛选手在一起

  在这个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大赛现场,有一位中学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与展台的获奖选手们侃侃而谈,对物理模型、算法、神经网络、傅里叶变换等一系列学术名词信手拈来。

 

  这个对编程极为痴迷的15岁少年叫张证恩,曾在2012年获得“全国小院士”荣誉称号。他马上要读高一了,这次是和爸爸张晓勋专程从天津赶来参观学习的。“我八岁时已经在青少年宫学完了电子制作与无线电课程,九岁时爸爸给我买了RCX乐高机器人。乐高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很快把我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我与NI LabVIEW故事的开始。”谈及与NI的不解之缘,张证恩回忆说。

 

  这次能够在大赛现场看到这么多哥哥姐姐提交的创意产品,张证恩非常兴奋。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终于有人能够听懂他关于编程、网络的“特殊语言”。“未来,我一定要做一名工程师!” 张证恩坚定地说,他希望今后可以参加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将更多好的创意和想法呈现出来。

上一篇:Wacom 联合OKAY 智慧教育推出全球首款智能学习终端e学本S4.0
下一篇:伟才教育挂牌周年庆典:笃信践行,合力创赢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