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学历考试
培训机构
专家指导
就业职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体育、医学、教育多方携手,共襄体医融合盛事
作者: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514
6月11日-13日,“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论坛暨体医融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首都体育学院顺利召开。
会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协办,首都体育学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所承办。
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联盟单位、高校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科研工作者及医务人员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国平、中国高等教学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鸿江、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凯珍等领导前来指导,并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在大健康、大群体的视野下,探讨“体医融合”具有现实意义,是体育、教育和医学融合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旨在通过体育、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大力推动校园科学健身。“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项目聚焦现实议题,推行以预防为中心的“主动、自主型”健康干预理念和方式,在中国启动以来,已有全国40所高校首批加入,在本次活动中,介绍了“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开展情况,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衢州学院、苏州大学等23家第二批联盟成员单位 授牌。
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分享了“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全国开展情况、围绕校园相关科研工作风险分析、科研课题设计、申报、管理经验等内容。
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凯珍主持会议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卸古致辞
徐卸古副理事长首先代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白书忠理事长对论坛和培训班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体医融合代表了健康促进新趋势的理念将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和依托。
徐副理事长衷心希望教育界、体育界和医学界能有效整合资源,通过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专项基金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和平台,提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升医体融合的科研能力。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国平致辞
李国平教授首先讲述了健康理念的发展趋势,即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到体医融合理念的转变及深入发展。同时指出了体医融合中运动医学的定位,体医融合今后的应用领域,及需要重点开展的领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鸿江致辞
李鸿江理事长介绍了运动是良医理念的蕴含意义,强调了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在学校开展的必要性。期望运动是良医校园联盟为校园健康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体育大学王艳教授代表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联盟组织向来宾介绍运动是良医校园行动现状及未来重点工作
与会领导为联盟成员单位授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赵立分享中国高等教学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申报介绍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体医融合创新基金副主任委员褚锃分享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课题”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红娟分享体力活动测定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分享心肺耐力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弘分享骨密度科研方向设计及课题内容设计
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吴昊分享运动与健康科学研究立项、方法与管理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京城分享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及研究设计
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周志雄分享运动与健康促进领域英文文献查询与体育学术论坛写作
活动期间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副校长带领与会嘉宾参观首都体育学院科学健身示范中心(区)
该示范区是首都体育学院承担的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科学健身示范区”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和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高校综合型科学健身示范建设研究》两个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成果 ,中心总建筑面积700平米,分设接待咨询、体质健康测试、健康体适能测试、数据分析四个区域,服务人群覆盖幼儿、成人、老年人,是一个集信息咨询、测试与评价、科普健身指导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高校综合型科学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此次论坛暨培训班的召开标志着体医融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全民开展,本次培训紧贴“大人才、大培训”的理念来展开,精心选择授课老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热情搞好组织服务,达到了“构建平台、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预期目的。
学习期间,学员既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也进行了良性互动和真诚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前沿的培训信息,提升了学习意识和履职能力,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进步。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此类论坛培训活动可以常态化开展,深入到各联盟单位更加细致的指导科研工作。
上一篇:
教育部释放信号,校园装备管理标准或将出台
下一篇:
美高优秀毕业生想对你说系列专访
联系我们
|
服务报价
|
关于我们
|
留言本
|
行业动态
|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
华夏教育网
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