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广东白云学院打造应用型本科
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将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目标。“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当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了这一高校改革信息。
而早在2013年6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推动召开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大会,首批成员为35所地方本科院校。广东白云学院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顺应市场和政策发展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它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重视应用性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为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上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行“双师型”模式;在科研和科技开发上强调应用型研究, 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对接广东产业需求,不断建设应用学科与优化专业结构
广东白云学院地处广州空港经济圈的白云区。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的文化、经济、金融、贸易、科技、交通、会展和航运中心,是南中国的先进制(智)造业中心。这里汇集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制(智)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就业和创业优势。
学校对接广东产业需求,着力瞄准先进制(智)造业(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互联网信息产业、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群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发展理工科应用型专业,适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竭力帮助广大学子实现“学习在广州、立业在广州,就业珠三角”的愿望。
广东白云学院目前开设本科专业45个,建立起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新产业的发展急需新工科人才支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今年3月广东白云学院又申报的两个“新工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机器人工程”成功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今年起开始招生。
开展校企协同育人“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白云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3+1”运作模式。以企业育人基地(目前已有800多家)为平台,实行企业导师、思政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四导师制,按照“人才培养协同化、课程开发校企化、基地建设综合化、毕业论文项目化的“四化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巡查和教学活动,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成效落到实处。
学校不仅建设了与各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创新训练室,以及可供500人使用的商业仿真训练中心、路演室、SYB培训室等,而且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包括广东移动实训基地、台湾全量实习实训基地、北京精雕实习实训基地在内的700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切身体验行业的魅力。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突出
广东白云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打破“可能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加强第二课堂综合项目开发,实现与第一课堂的充分融合,设置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实行课外创新创业学分与课内学分的灵活转换机制。
学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设立了6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节更是给学生的创新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学校学生获得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249项;获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实践项目等省级项目226项;获得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攀登计划)18项,其资助金额达33万元。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突出,学生注册5家公司,项目数量和级别还在持续提升。
今年4月,面积近4100余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U创长廊隆重揭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十家电商企业、工作室进驻并开始营业,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广东白云学院学生在“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比赛”中再创佳绩)
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始终秉承“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紧贴市场需求与政策方向,积极进行应用型本科建设,为广东省社会转型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