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这种教育可能是中国追赶上芬兰的唯一机会了!

作者: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788

教育,作为芬兰的一张国际名片,一直倍受其他国家的关注。在芬兰,学生们享有最短的上课时间、最少的考试和最平等的教学。而今,关于芬兰学校将废除分科教育的一则新闻,再度将芬兰的教育改革推到风口浪尖。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营地教育、21世纪所需的4C核心能力...这些有别于传统基础教育方式,在这次事件中更是引起了全球公众的热议。

 

近日,一篇名为《芬兰将颠覆学校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的文章被疯狂转载。极具震撼力的标题,极富说服力的内容,再次引爆了教育圈内外,各路教育界和非教育界人士,都纷纷膜拜芬兰教育的这次历史性的改革措施。然而,芬兰教育委员会很快在官方网站进行了辟谣,以下是该消息的官网截图。

 

无标题.png

该消息否认了芬兰学校将废除分课教学的说法。全文如下:

 

芬兰将废除分科教学的新闻,最近成为国际媒体的热点。尽管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20168月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分科教学不会废除。

 

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须学习的公共学科由《基础教育法》所规定,同时课程学时是由政府法令规定。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教育提供者在课程目标设置过程中享有很高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新教学方式。

 

20168月起在学校间实施的的基础教育新核心课程有一些改动,可能是导致了废除分科教学科目的误解。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新课程侧重于横向(基本)能力和跨学科学习。在基于现象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合作式课堂实践中同时和多名教师一起学习。

 

学生每年应该至少一次参与交叉学习的模块。这些模块是由各地方自己设计和实施。核心课程也指出了学生应参与到这些模块的规划中。

 

从文中可以看出,芬兰并没有计划废除分科教学方式,这一切只是媒体的误读。

 

但是不得不承认,芬兰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更强调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基于现象的项目式学习方式等。其中,芬兰教育委员会一再提到的基于项目的教学交叉学习的模块,更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实现任务目标。

 

在以现象为基础的教学项目中,学生可以同时与来自好几个学科的老师进行互动,这是一种将能力培养和科目教学相结合的新式教学法。芬兰教委首席新闻官汉努?/span>于利莱赫托,曾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自2000年起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开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来(PISA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芬兰因其学生名列前茅的成绩以及独具特色的基础教育形式广受全球教育工作者关注。

 

芬兰的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了公共科目和课时分配,而教授内容、教学方式、教材选择等都是由各地方教育机构自主决定,目的就是更灵活的提供适宜学生的教育形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标题2.png

 

的确,世界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难道还能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吗?

 

芬兰取消分科事件虽然是误读,但从各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看,全球教育界都在期待着颠覆传统教学关系的时刻,都在探索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在芬兰,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如果看到大片铺着细砂石的活动场地,有足球场、篮球架、高高的攀爬架,周边高不过两层的楼房上挂着大大的时钟,十有八九就是学校了。芬兰的教育理念也是开放式的,提倡张扬个性,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也没有局限,社会就是大课堂。”这是一位亲历芬兰小学教育的中国妈妈,对芬兰学校的形容。

 

学生、老师、学校统统没有排名。每个学生的竞争对手不是亲密的同学,而是自己的过去。与自己比,成功率高,有利于激发自信、自强和自我挑战的勇气。同学之间不是剑拔弩张,也没有暗流涌动,而是团结合作。

 

教育是塑造孩子未来的重要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国情、信仰与文化,芬兰崇尚通过教育让每一个人按照他的优势和需要自由地成长,在各得其所中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很显然,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学校常规教育还停留在纸上谈兵式的被动学习阶段。这种体系下做不到提供创新性、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以实现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具备自主个性、公民意识、融入社会以及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从而真正具备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4C核心能力——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operation)、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以及创造力(Creativity)。

 

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围墙之外,还需要提供给青少年儿童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创新式学习环境,使其不仅能够对课堂知识加以扩充,更有助于素质和品格的培养。这些都与营地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营地教育正在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

 

1922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span>艾略特先生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耗时几周组织良好的夏令营能够带给学生的教育意义要远远大于一学年的校内教育。

 

“营地教育强调体验式学习方式,从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角度出发,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充分理解所学,并将各科目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营地,导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营地导师和营员之间是平等和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推己及人的理解他人感受,建立与他人的顺畅沟通,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启行营地教育的创始人赵蔚老师如是说。

 

无标题3.png

 

营地教育(http://dwz.cn/4MxddH)除了培养孩子们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21世纪核心能力以外,还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品格。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随着营地教育在全世界更多国家被普及和认可,以及营地教育工作者的坚持和不断创新,我们相信,通过营地教育,学生可以从一个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变成主动对各种现象和见解进行思索、判断的主体,并能成为一个融入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有责任的世界公民。”


上一篇:谭俏:乐课力不是一个标准的生产工厂
下一篇:2016年东莞市财经类骨干教师集中研修活动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