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在线教育能否让高考不再决定命运?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104

  “高考现象”广受国外媒体关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考生和家长们仍在揪心地等待结果。不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考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称,中国有超过900万高中生参加了全国高考,高考的结果将决定他们能去哪所大学,同时也将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所以他们都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此外,英国广播公司还对高考催生的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出租车、减压相关产业和现象进行了报道。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载的《玻璃天花板》一文中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中国政府自1997年以来对该领域的投资增加了4倍,大学的数量也几乎翻了一倍。

  1998年,中国46%的高中生可以进入大学读书,而现在88%的高中生可以进入大学。目前,中国每年有700万人可以进入高等教育机构读书,这占到了中国18-22岁青年的三分之一。

  教育不平等 农村学生进入大学更困难

  《经济学人》文章援引香港科技大学James Lee的话称,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大学为社会流动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文章也指出,考入大学的中国学生的社会背景在不断变化中。

  1993年前,超过40%的大学生是农民或工人家庭的孩子,但现在中国大学却充满了来自富裕、城市背景家庭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来自中产阶级,同时也因为中国农村的孩子想要进入大学变得比以前更难。

  文章认为,这个问题来自高中入学的不平等:三分之一的城市年轻人随后能够完成高等教育,而农村能完成高等教育的孩子只有8%。其中一个原因,是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要比城市初中的低很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要低于城市。此外,城市家庭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也更高,他们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

  贫困背景的孩子还面临另外一个困难,就是要去和那些准备更充分的或者重点中学的孩子竞争。这些重点中学比一般中学获得的资金更多,有更好的老师和设施。它们的设立本来是为了培养最为聪明的孩子,但通常有钱和关系也可以进入这些重点高中。精英大学通常还会和这些重点高中签订协议,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生源。“政府正在试着减少不公平性,但是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那些从中获得机会的人并不愿意放弃这种特权。”

  在线教育+公益:让教育变平

  社会流动性固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同样,改变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公平也需要循序渐进。但是,这不妨碍“在线教育”这一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以一种更科学、更可行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更具启发性的思维模式来学习和巩固知识、获取实践技能。与传统教育相对固定的上课模式和教学内容相比,在线教育更能够依靠大数据和自适应学习的原理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技能的实践。

  而对于农村地区学生缺乏教育资源的现状,也已经有在线教育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启在线教育的公益时代。比如vipabc的“为你发声”项目,使偏远地区的儿童能够通过支教平台进行学习与互动;爱心人士可以通过支教平台提供教育支持和关爱。举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公益活动让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和人群能关注弱势儿童,通过互联网教育手段尽可能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落差。而阿里布局的“淘宝教育”则联手村淘启动“乡村教育公益行”项目,以淘宝教育的优质在线直播课程为基础,以遍布全国农村的村淘合伙人站点为出口,建设“淘宝小课堂”,首批已覆盖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省份50个村庄。公益插上“在线教育”的翅膀,让支教随时随地都能发声,对于教育公益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助力。

  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慕课模式”已经让许多因为高考分数不够、地区资源不均等各种原因而无法享受优质大学教育的人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目前的慕课模式仍然因为完成率太低、缺乏互动、无法得到正式教育机构认证等问题而饱受诟病,但相信随着平台的更新迭代,这些问题会逐一解决。除此之外,一些在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出现,也能够改善“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为无法在大学里受到优质教育培训的学生提供特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当然,教育制度的改变、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需要一点点来推进,整个社会对于教育观念的认识、对于人才培养的观念也需要逐步改变。相信依靠在线教育、公益和制度完善的齐力推动,“高考定终身”的局面终将会改变。

  文章来源:互联网学习观察家elearninggcj

  互联网学习观察家

  ID:elearninggcj

  

上一篇:“为你发声”全解析|“在线教育+公益”新玩法
下一篇:美都之星“文艺新主张”节目征集进入15天倒计时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