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培训机构

艾教育让家校沟通更简单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2060

对孩子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也是培养孩子的两个最重要的参与方,双方必须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提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只有家校间保持沟通,学校家长一条心,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把加强家校沟通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呢?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双方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校沟通必须是双向信息的互通

因为家长跟老师的角色不同,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家长和老师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双方都只看到了孩子成长变化的一个方面。家长需要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才好配合老师开展针对性教育。而对老师来说,家庭于孩子而言是一个更加放松、不设防的环境,会流露出更多真实的情绪,充分了解这些信息,老师才能更有效率地正确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只有双方充分、全面了解孩子日常成长的情况,充分整合两方信息,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过去的家校互动产品是单向的、非实时的,通常是由学校将一些干巴巴的信息下发给家长,承载的信息少,而且不能实现即时互动。在国家全面叫停这类产品之后,大量免费的、双向的、实时的家校互动产品应需而生,艾教育就是其中一款优秀的代表产品。艾教育支持文字、语音聊天,支持图片分享、文件共享等,确保家校沟通的便捷性、即时性、双向性。目前,全国已经有23个省的8000万老师和家长等用户,通过艾教育进行实时双向沟通,家校互相配合,合作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行动一致、信念统一、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培养终身受益的综合素质。

家校沟通的方式要更加便捷、高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家校沟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盼望能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期望老师及时把学生的情况通报给家长;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忙,家长常常没有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保持持续的沟通。而对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一人需要负责全班几十对家长的沟通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如何简化双方的沟通程序、化解沟通干扰、提升沟通效率成为家校互动产品专注解决的问题。

就拿发作业、发通知举例,一对一发送,会占用老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可如果群发,又可能让重要信息淹没在海量的群聊天信息里,被一些无暇实时关注群信息的家长忽视,进而错过重要通知,给家校沟通造成不利的干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艾教育专门开发了一套发通知、发作业的流程:老师可以一键创建通知、作业任务,一对多发送给家长。家长方会单独收到通知提醒,需点击签收回执。老师可随时追踪家长的签收状态,必要时进行再次提醒,确保信息顺利送达和读取。这套流程,有效地简化了老师的操作流程、减少时间消耗,另一方面,也解救了工作繁忙的家长,确保他们不错过重要信息,不在孩子的教育上缺席。

家校沟通要有同理心、保持一致性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有素质高的、有责任心的,也有一些蛮横不讲理、一味溺爱孩子、听不进建议的,总之家长的个性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老师在沟通的时候不能以同一种沟通技巧或方式去适用所有的对象,但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你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

因此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家长意识到你跟他是有同理心的,在建立了这样的信任基础上,你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才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尤其是对那些本身溺爱孩子的家长,一般应先讲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长处,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与你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不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再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此外,孩子的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不尽相同。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处事态度、知识水平等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观念得不到提升的话,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甚至家长的消极影响还会“消解”学校的教育成果。

艾教育为此开辟了每日教育资讯板块,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默契,确保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总之,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不仅要有同理心,取得家长的信任,确保对方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应该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教育观念等,共同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刘颖老师:2016税务师报名指导
下一篇:金谷扬帆,成功为孩子摘去自闭症的帽子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