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中英校长齐聚惠灵谈研讨会 引领跨地区教育交流新思路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330

从右至左: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校长麦杰德

源起于英国惠灵顿公学的“惠灵谈”昨天首次登沪,英国顶尖公学校长与沪上名校校长探讨中英教育的发展。就在前一天,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英校长高峰论坛”也在上海举行,探讨的主题同样是中英教育的同与不同。去年曾在网上引起大讨论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中出现的英国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也现身论坛。校长们普遍认为,中英教育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而跨地区的融合和合作是大势所趋。

中英教育各有千秋:一个偏重知识点记忆 一个关注学生个性

“谁还记得六大行星?”“4的开方是多少?”演讲一开始,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就向台下的学生、家长和嘉宾扔来了这样的问题。“举手的大概20%左右。可见,我们小时候学过的知识点,现在很多都会忘记。”他说:“知识的记忆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释放孩子各方面的天性,使他们成为最完善的自己,在学生就读期间,就应该开发八大智能,包括逻辑、语言、文化、体育、人际、自我认知、道德以及精神方面。

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发言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校长麦杰德则表示,和英国相比,中国教育更注重这样的记忆知识点的学习。“信息社会,知识信息已经唾手可得,所以英国教育更注重开发学生独立搜索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等等。”但是他也觉得,英国学生在学习的自发动力、长时间学习的专注力、耐性上与中国学生差距很大。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说,希望中国的系统能够更为偏向于英国的体系,这个也是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因为很多英国人希望向中国的方向偏向。真相就在于两国的教育体系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非差异性。包括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共同的。”朱利安校长认为,提供浸润式的学习环境,更注重互动与包容性,是英国教育的优势。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专注力和学习动力,“我们的教育应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曾有多年的国外教学经验,他坦言,作为中国学校的校长,他对成绩这一指标肯定比其他指标更为看重,“因为是重要的考核目标。”而在他看来,中英之间的差异主要还是对于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我问过不少成绩好的学生,是否真的喜欢他考得好的那门课,回答往往是否定的。这让我深思。”倪校长表示,他发现国外的校长能对每个学生都很熟悉,而国内的校长更关注的可能还是一个班级的平均分之类,并以此来评价教师的工作。

中英校长所见略同:应对社会发展 教育亟需变革

在“惠灵谈”交流研讨会上,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也分享了惠灵顿的教育理念,为来自中英的教育者们打开新思路。他介绍到,“英国惠灵顿公学创立于1859年,当时已经致力于将所有的学生打造成为最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惠灵顿公学成立之后,不断训练学生,让他们获得各项的技能。”在“惠灵顿公学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问题上,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提出了五大特质,即惠灵顿特质:积极、慎思、独立、个性、包容。其中以“积极”为首要特质,“我已经看到太多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是坐在不断做题,学校不断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朱利安·托马斯(Julian Thomas)认为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将学习与痛苦相联系起来,“我们应该将学习转化为能激发他们灵感、创造力和求知欲的一个享受的过程。”

中英校长共同认为,在科技、社会环境飞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以记忆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转变,教育也亟需变革,而将学生打造成最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在惠灵顿的教育理念中,特别着重强调的是健全人格的发展,并相信学习并不仅限于课堂,各种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惠灵顿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评判力,使他们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外界世界的各种需求时,懂得如何通过成熟的视角、广袤的思维和适度的行为积极接受或者促成这种变革,成为最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上一篇:从全才学霸叱咤互联网 看在线教育的用人之道
下一篇: 奖学金计划惠及百万家庭 柳橙网互联网 留学优势愈显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