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用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做战略性公益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478

2016年3月17日,银泰集团董事长、银泰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沈国军先生接受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斯坦福中心”,Stanford PACS)的邀请,出席了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举行的“慈善与社会影响力峰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用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做战略性公益

图一:沈国军先生在峰会现场发表演讲

此次峰会,沈国军提出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将会成为公益事业的主流趋势,并与大家分享了银泰的“战略性公益”实践模式——北大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及银泰农业扶贫项目。

沈国军的分享在现场获得各位与会人员的高度赞同。以下为沈国军在峰会现场的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执行主席,是爱佑慈善基金会的发起理事,也是我们银泰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我在很多公益机构都有任职,这些年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首先感谢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Stanford PACS)的邀请,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交流。

刚才听了几位好朋友的精彩分享,徐老师(徐永光)说的环节(指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当时我和马云先生都在场,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真正开始做生意才20多年,公司还很小,我们还有更大的责任把公司经营好,把生意做得更大,这样今后才有更多的钱去捐款。当时我们才40多岁,我们说等我们到80岁的时候,也会像巴菲特先生一样跑出去劝捐,当时大家都笑。确实是这样,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才几十年,公益慈善也就最近这十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

我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接下来我会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来分享这几年我们在公益慈善方面的一些做法、一些体会和一些思考。

【企业家成为中国公益领域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这几年的公益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并且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们感受到的。民营企业家也越来越成为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主要的推动者之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来参与做慈善公益,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最近我们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社会公益里去,除了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社团组织以外,企业家参与公益的事情越来越多。像刚才(钱晓华)说到的阿拉善基金会(SEE)的几位发起成员,几乎都是知名企业家,有一些还是我的朋友。在企业家的推动下,公益事务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大家也越来越理性,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

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很多企业家参与公益基本上都在思考用商业的手法去做公益的管理,我觉得这一点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引导了整个公益事业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业家参与公益的过程当中,带动了很多身边的人,尤其是他们公司的员工。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如果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和老板对公益特别热衷的话,他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一个企业。举个例子,因为马云这几年对于公益参与比较多,所以阿里巴巴公司要求每个员工每一年必须要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是去做公益。

第二,用企业管理的经验,让公益机构的善款得到更高效的使用。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公益机构,在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以后,善款的使用和管理效果很好。举个例子,我们共同参加的一个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做得非常好。这么多年来,它以前的管理费用支出几乎没有的,现在也很少。后来,我们理事开会,我们认为,管理费用的使用关键是要合理、必要、高效。现在爱佑慈善基金会已经救助了几万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目前在全球单项救助心脏病儿童方面是最大的基金会,也多次得到民政部的表彰。它的善款使用效率非常高,每个人捐款以后相关信息都可以查到,捐了多少钱、给哪个县及哪个村的儿童做了手术、花了多少钱,管得非常好,很高效!

第三,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的群体放大效应非常大。我们去年组织成立了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成立以后有很多企业家共同来参与,但是进桃花源的理事会是比较难的,要经过比较严格的考核和审核的流程才能加入。现在,在国内已经有好几十名公司规模非常大的企业家共同参与。因为很多企业家自身愿意参与公益,但是他可能不是那么明白如何做,如果有这么一个机构使得企业家共同来做公益的话,大家相互之间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对企业家个人有启发,也能够弥补企业家个人的短板。所以我觉得企业家参与公益的放大作用非常大。

第四,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以后对公益慈善这个领域的创新是非常有帮助的。最近我们做的这几件事情,是以前大家在公益慈善领域里很少去触及的,或者是没有认真去想过的。现在做出来几件事情,我们自己觉得还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是当时马云和我讨论后,我们共同形成的构想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要设一个董事局。因为今后的理事将会很多,可能有60~70个人,我们应该像管理公司一样来管理这个基金会。现在我们设立了8个人的董事局,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董事局来决定,非常高效。

其次是我们在理事会里建立一个考核制度,每一届理事们都有考评分数,实行末位淘汰制。66个理事,如果一届下来评出来你的分数,是最后10名,这10名理事就要被淘汰,淘汰以后新的理事再进来。我们评分的维度不仅仅是捐款,还要看大家是不是积极促成、推进公益事务的工作,所以大家现在积极性非常高。并且用这种创新的制度或者模式去管理公益机构,也许企业家会思考得更多一点。这就敦促了理事们不要坐在那里或者担任了理事以后不做事情,促使他为这个基金会做很多工作。最近,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设立了一个“桃花村”计划,就是大家共同购买保护地的计划。因为刚才提到的董事局管理机制、理事考评机制,“桃花村”计划推出两天内,由20名理事迅速完成了1亿美金的募集,用于在全球建立10个保护地。整个计划从推出到募集资金,大家非常踊跃,这种模式的创新、管理形态的创新,我觉得企业家参与以后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最近,我们想到了开发一些“桃花源”品牌系列的有机产品,我们在全球有一些生态保护地,每个保护地都有它特色的产品,我们用这个公益品牌做公益产品的销售和拍卖,所有的收入都归基金会,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产品推出,效果非常好。

桃花源仅仅是中国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以后对公益事业创新的贡献的一个缩影,今后企业家在中国将继续成为公益主要的推动力量。

【银泰公益哲学: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将成为公益事业的主流趋势】

在此,我介绍一下银泰公益的理念和方法,也就是银泰的公益哲学。我们这两年也一直在思考,其实银泰做公益的时间是很长的,从1997年我创立银泰集团,我们就一直在做公益的探索和尝试。第一个阶段是直接捐款,捐给各个公益组织或机构;第二个阶段是和一些专业的公益机构合作,比如银泰与爱佑基金会的合作;第三个阶段是我们成立自己的银泰公益基金会,自己来做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叫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用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来做银泰公益基金会。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最近这两年实践下来的效果非常好。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包括现在整个社会变革的推动,我认为今后整合商业目标和社会公益,追求共享价值,把商业思维与社会公益结合起来,用平台的思想、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用生态性的合作理念去做公益慈善,效果可能会更好,并且我预计这将成为中国公益的主流趋势。

其实在我们目前的很多商业项目与合作中,包含很多公益的内容。举个例子,两年前由银泰、阿里巴巴和其他企业共同成立了菜鸟网络,现在它的业务模式在全球是最创新的,主要是做物流和快递的数据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物流。我们在做这家公司的过程当中发现,现在中国的物流体系非常落后,落后的结果是造成很大的浪费。尤其是像车辆和飞机空载等运力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企业只运载自己的包裹和货物,一辆车里面本来能够装300个快递,可能最后实际只装了50个;以前,飞机里面的货舱,国航只装国航的货,东航只装东航的货,别的货还得再找别的航空公司的飞机运。诸如此类,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了。我当时通过商业判断,觉得如果我们把这种事情做好,对环保、对节约社会的资源能够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我经常在思考,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能够做一些更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项目。

这几年,在我们的银泰公益基金会里,我一直和大家讨论并倡导用共享平台的理念去做我们的项目。

我们实践了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就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当时,马云和我讨论后,我们的构想是搭建一个生态保护的平台,不仅自己投钱购买保护地,还为热衷于生态保护的个人及家族、政府和组织提供服务。如果说某个家族愿意去保护某个地方或者动物,这个家族愿意出钱但没有能力去管理的话,它可以委托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帮助管理;如果政府想保护一个湿地或者是保护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但没有能力管理的话,也可以交给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来管理。

在四川九寨沟旁边的平武县,有一个国有林场,是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地,过去当地百姓就是靠打猎和砍树获取主要收入。我们接手后发展当地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今年我们马上会投产一个蜂蜜酒厂。因为那个地方生态很好,有很多蜂蜜,我们让当地百姓去养蜂,然后我们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今年酒厂办起来以后,所有的产品销售收入就能够支付整个保护区所有的费用,并且在扣除了包括所有的科学家及管理人员的费用后,还有利润。

还有一个体现平台思想的项目,也是银泰公益基金会在做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蒋氏家族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项目。以前我的了解是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所,有的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的是研究蒋氏家族的,但是各项研究工作所需资源以及研究成果都是独立的、封闭的,几乎不会共享。于是,我们想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个领域所有的专家学者能够去分享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银泰公益基金会出资建立了一个中立的公益学术平台,组织了全球范围内在这个课题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让他们报课题去做一些研究,大家能够在平台上去共享研究成果。我们希望未来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在一起,有机会我们再去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博物馆。

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用共享价值和平台思想做战略性公益

图二:沈国军先生的分享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赞同

【银泰的“战略性公益”实践】

公益不分大小,也不在乎有没有名气。刚才徐老师(徐永光)也说周庆治捐了这么多钱,办了这么好的基金会,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接受过采访。我和他很熟,他是我非常敬重的企业家,也是我的老乡。真正内心有公益的人其实不在乎这些东西,我觉得做公益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每个人其实都有一颗公益善良的心,要把这个东西发掘出来,这是最重要的。凡事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最重要。比如说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们可以少用一点水,多关关灯,多节约一些能源。我就是这样做的,我现在拿的演讲稿是用旧纸打印的;我出差也如此,刷牙肯定是不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当养成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以后,本身就是在做公益慈善。这和捐款捐物同等重要。

在公益领域选择去做一些更加有战略性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对银泰公益基金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最近在做的两件事情蛮有意思,一个是我们和北大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发起并设立社会公益管理硕士项目,我们是第一个在中国大学里面合作开设公益硕士专业的,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也富有战略性。这么多年来,我们感受非常深刻,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非常快,老百姓慢慢有钱了,企业家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了,愿意投入到公益的力量越来越多,但是国内公益机构的管理与国外比,人才短缺、水平不高。

结合我们的体会,我们和北大合作创办了这个专业,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去年招了第一个公益班,今年马上又要招一个班。我们想在公益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去坚持10年、甚至20年,去改变中国公益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这样能够显著地提升中国公益管理的水平。

去年我们又创建了银泰农业扶贫项目,这也是非常有战略性意义的项目。因为,以前农村扶贫大多都是扶贫机构给贫困户送钱,他(贫困户)拿到1000块钱可能就买酒喝了,几个月以后又变成贫困户。你年年送钱、年年扶贫,但最后他还是没有脱贫,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

所以我们去年想,怎样能够在农村扶贫方面用一些新的方法,能够去改变原来扶贫的方式?我们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决定在河北的二十多个贫困县开展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将农村扶贫、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互联网+农业、生态保护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平台,让这些贫困的农民今后有事情做,能够自食其力。通过技能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在我们建设的农业产业园里面工作,通过工作让他们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并且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

【对未来公益慈善事业的期望】

最后,讲讲我们民营企业对中国公益的一些期望。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跟国际机构、像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这样的机构,在公益慈善方面进行更多的学习和交流,能够共同提升中国公益慈善的管理水平。希望以后在这个领域里,民营企业家、民间的公益基金会能够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谢谢!

上一篇:东西方教育融合绽放新花朵:六力教育与美国威力塔斯学校中国校区战略合作
下一篇:虚拟课堂走进校园 或可成为教学新风标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