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中学生要放眼未来,更要活在当下

作者:  来源:  阅读:1286

导语: 北师大实验中学堪称国内中学生涯教育的领头羊。不是高考科目,也不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在这样一所中高考成绩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示范性高中,生涯教育究竟有什么巨大魅力,让这些师生们孜孜以求于人生真相?

多年后,北师大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老师仍然记得那次给她重重一击的师生对话。正是那次心灵的撞击,开启了她后来投身生涯教育的志向之路。

2002年,杨文芝还在担任高中化学老师,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她在校园里偶遇一个高三学生,很随意地聊起报志愿的事。

“他几乎没什么表情,说我不用管报志愿,那是我爸妈的事,我只管考够多少分就行。我当时听了就有点傻了,就那么仰头看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杨老师回忆起那一幕,依然唏嘘不已,“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代替孩子做主,可是实验中学的风格一向是特别提倡学生自主发展的,还出现这样的想法实在太让人遗憾了。当时我就想,我得研究明白一件事,就是学生究竟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

自那时起,杨老师就一直在思考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引擎的问题。她升任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之后,在蔡晓东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地送老师们参加各种培训,一起合力寻找教育突破口。2009年的一天,时任学校团委书记的孙明杰老师去参加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回来之后特别兴奋地告诉她,一个人的生涯角色不光是学习者或者工作者,还包括休闲者,整个人生都需要规划!

“孙老师说感觉这是您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生涯教育。”后来的实践证明了杨文芝的设想,生涯教育不但是一个能够提高德育实效的最佳途径,而且能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活、怎么活、怎么走过这一生。这成为实验中学生涯教育的起点。

自2010年开始,实验中学组建了生涯教育教师项目组,开始自主探索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导向的中学生涯教育模式,逐步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对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行合一。

“万神”诞生的背后

这个夏天,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万若萌成为新闻焦点人物。被誉为“小诺贝尔奖”的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于2014年5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落幕,她参赛的《为什么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探究含藻红蛋白的藻类未能进化为陆生植物的原因》荣获“植物学科一等奖”。

这个可爱的学霸萌妹子,被大家戏称为“万神”。其实早在初二上物理课的时候,万若萌就显现出清晰的生涯目标,立下了研究太阳能的志向。自己找老师要求进实验室,研究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而不是黑色的。对这种超出课业范畴的兴趣,学校在各方面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她的校内指导老师赵奂对媒体坦言,“如果不是在实验中学,以万若萌的天赋和努力,也许会被培养成高考状元。”

学霸并不等于人生成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万神”的自然生长,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某机构做的全国中学生幸福指数调研中,实验中学在全国26所学校里排名第一。除了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校风气,其实幸福指数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从2009年正式开课起,实验中学生涯教育团队给自己定下的角色就是一个“引路人”:把学生引到生涯规划的路上,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靠慢慢领悟和体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杨校长解释说:“我们最早接触生涯教育的时候,发现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出发点都是为未来的生活奠基,那么一定要为了未来而牺牲掉现在吗?我是不认可的。中学时代应该是一个孩子生命最有色彩的时段,这一时段的色彩如果只有单一的学习,那么他的生命是不完善、不完整的。助力当下精彩,就是通过生涯教育,希望让我的学生在13岁到18岁活得丰富多彩。通过探索自我,不光要面向未来,也得活在当下。所以总结起来一句话,我们的生涯教育目标就是‘助力当下精彩、奠基一生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中学是一个学生的“人生实验场”。

这儿有从学校贷款28000元自办的学生咖啡厅,有自助超市类型的“班级货箱”,还有各种学生公司。杨校长认为,“体验”是实验中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学生必须得自己经历,才能获得成长,否则怎么能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什么呢?

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个体探索,借助生涯教育的心理学测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实验中学很早就使用了北森公司开发的“CareerSky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系统”,学生通过对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学科偏好等方面的自我测评,继而进行自我分析,然后由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涯辅导。

上一篇:人才哄抢:最严食品安全法或捧红生物技术专业
下一篇:聚智堂.EET实境美语“让爱流动——传递正能量”亲子训练营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