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余学忠:躬耕杏坛育桃李,厚德奉献承师魂

作者:王小语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1228

  无私的奉献和鞠躬尽瘁,换来了一届届山区孩子的人生坦途。余学忠用毕生心血传承了师者风骨,用几十年默默奉献践行了师者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大爱浇灌了桃李芬芳,培育了国家栋梁。

  余学忠,出生于金寨县青山镇的一个教育世家,其曾祖父是一位思想进步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祖父在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曾任麻埠七区常委、列宁小学教员。余学忠的父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老党员,父亲曾任流波小学、青山小学、燕子河中学校长。母亲勤劳持家,是一名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数年义务参加街道服务工作。在这个传承着文化脉络和红色基因的家庭里,余学忠和他的姐妹5人,通过自身努力,全都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走向大学、中学的教育岗位,不仅如此,余学忠的夫人、姐夫、妹夫等也都是人民教师,几代人投身于教育事业,这样的教师世家在当地被传为美谈、非常受人尊敬,《皖西日报》还曾专门做过报道。

  传承着这样的良好家风,1977年高中毕业后,余学忠在其祖父曾留下革命足迹的地方——燕子河镇担任初中民办教师。从此,开启了他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43年征程。

  1977年冬和1982年秋,余学忠两次考入师范院校,先后完成了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的本科学业。由于工作需要,他担任过初中数学和物理、高中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还承担班主任、年级组长的工作,并长期担任金寨一中生物教研组长职务,多次被聘任为六安市中、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和特级教师评审推荐专家组成员。

  余学忠除了研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乐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经济学问题。在他热爱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遍布国内外的优秀学子,而且十分注重专业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发明的教学仪器,被评为全国“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奖,两次参加全国巡展;他的研究论文《条件刺激的相对性》被选入《中国“九五”科研成果选》,并受邀参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除了研究之外,他撰写的《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尝试》《“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新探》等多篇论文也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以研促教 攻克难点

  基因的表达,是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在高中乃至大学都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余学忠产生了把该过程用动态模型演示出来的想法。研究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专程去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向专家请教。对仪器组件中的每一个密码子、反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选配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反复推敲论证,对 mRNA 、 rRNA 、 tRNA 的形态设计、相互连接、动态运行进行反复试验,使仪器科学依据充分,设计精准精巧,应用起来效果好、效率高。1990年,余学忠研制的“mRNA 翻译蛋白质演示器”通过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生产技术科的鉴定,被评价为当年“设计最新颖的一件仪器”。该仪器被省教委列为“全省最有推广价值的19件(生物专业唯一一件)教学仪器”。1991年,该成果被安徽省教委报送国家教委,最终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奖,并先后两次在全国进行巡展。

  深耕专业 创新理论

  1995年,在课掌上讲过"学习和记忆”教学内容后,余学忠思考了一个问题:以语言文字为信号的连续两个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及实验依据是什么?他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都没有找到满意答案,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从周密设计实验方案,到严谨分析、反复论证。一年多时间里,他利用教学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中去,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终于完成了“条件刺激的相对性”这一创新性理论。在该理论中,他以实验为依据,清晰阐明了连续两个条件反射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结合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分析阐明其内部变化机理。该理论对于人的个体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和相关实践,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经过国内顶级神经生理学专家鉴定,该成果于1997年首次发表在《安徽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期上;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主动邀请余学忠参加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该成果还被中国科协选入《中国“九五”科研成果选》。

  为了表彰余学忠为中学生物教学做出的贡献,1993年,六安行署人事局批准给予余学忠老师晋级奖励。又因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余学忠做出了突出成绩,1997年,经安徽省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安徽省人事厅批准,余学忠提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科学管理 精心育人

  在教学管理方面,余学忠有非常独到的一套方法。他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和自觉性的培养,倡导民主、精细化管理,创立了“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即由品学兼优的5位学生担任“值日班长”,每周每人轮流值日一天;由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担任“部门班干”,负责相应部门活动的开展;由全部学生,每天一人轮流担任“值日班干”,辅助班长进行每天的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会相互理解、尊重和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提升了每位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等。这种教育模式让一届届学子受益,如:他担任班主任的91级2班,入学时平均分全年级最低,但3年后该班的毕业考试平均分和升学率却名列年级第一,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在实践的基础上,余学忠将成功经验总结成论文《“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新探》,发表在1997年德育研究》第2期上,此经验后来在金寨一中普遍推广。

  1997年8月,六安市教委主任杨传连亲自担任《“3331”德育工程》(即在中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一个共同理想教育)这一省重点科研课题组组长,金寨一中作为子课题组参加了这一研究工作,余学忠作为子课题组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研究工作。他把实施方案进行分解,分别制定了各部门和各学科的实施目标、计划、步骤,不断督促检查并进行部门间协调,指导学科教师和部门负责人将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和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总结。该课题获得了安徽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1993一1998年)二等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推广,使金寨一中的整体精神风貌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显著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态度更加端正,整体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方法独特 成效显著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方法是成功的关键。余学忠从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课堂语言尽量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二是以自身取得的科研成果激发、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的欲望和信心;三是加强直观教学。

  他知识广博,专业积淀雄厚,思维广阔深透,驾驭教材能力强,课堂上从不照本宣科,总是用生动形象的表述娓娓道来、步步深入。学生听得有趣,更是理解透彻、易懂易记、融会贯通。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不仅喜欢上生物课,而且将生物学或与其相关的科学研究确定为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2004年,他担任生物教师的四个理科应届毕业班中,有三个班的第一名高考志愿都选择了生物或与生物相关的专业,其中,当年县理科状元——桂龙同学,现已博士毕业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从事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工作。

  余学忠特别注重因地教学,把课堂搬进大自然。金寨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北麓,群山逶迤,鸟语花香,是许多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理想课堂。比如,在上生态系统课时,他带领学生来到山边地头,田间鱼塘,向学生介绍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分析生态平衡及其意义。学生在生机盎然的环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强了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1996年,他将教学经验提炼出的论文《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尝试》,发表在《生物通报》上,并被中国动物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1999年,他带领学生采集标本的图片和事迹,被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刊登在《皖西日报》和《安徽教育》的封面上。

  余学忠还特别关注国内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动向和前沿动态,并将其与高中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这也是他能紧跟教改方向、屡屡“猜中”高考大题的“神奇技能”之秘诀所在。他经常牺牲晚间休息时间琢磨研究新题型,为学生自编试题。所编制的试卷常被市统考采用,还曾两次被《生物报(教研版)》连登。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生物主观题通常是最后两大题,每大题一般20多分,且出题方式灵活多变,而余学忠却能摸准高考脉络,多次押中考题。比如,2006年的倒数第二题,考后很多学校普遍反映非常难,可他在高考前两周的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了一道构思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设计题,而该年最后一题也是与学生曾经做过的相似,这一年金寨一中学子的生物高考成绩脱颖而出。2007年高考后他更是开心,因为他最后一节课讲的就是高考最后一道题,考后他的得意门生余家力同学非常兴奋地说:“余老师,我等于是把您最后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抄在高考答题卷上了。"该同学当年生物满分,取得了县理科状元的好成绩。清华大学来人要录取他,但不是生物专业,因此他拒绝了清华,填报了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专业的本硕博连读。如今他已博士毕业,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继续进行着他所喜爱的细胞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恪尽职守 敬业奉献

  良好的家风熏染,让少年时期的余学忠就有着恪尽职守的强烈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优良品格,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在《皖西日报》上发表过《正人先正己》的文章,初中时期,更是有过一段小小的传奇故事:

  1975年初三刚毕业的他,仍兼任着金寨燕子河中学地震测报小组的组长,他带领着由7名燕子河街道的初中生组成的测报小组,无论节假周日,每天都坚持早、中、晚3次测量数据。2月4日,当地民俗过小年的中午,他们像往常一样去测报点测量,当打开测量地应力的仪表时,发现指针偏转似有异常,再打开测量土地电的仪表,指针所指的数据与往常相比也有一定的偏差,核对几次后仍然如此。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指导老师在外地,有线电话也很少,通常是每周六定期向县地震台汇报一周数据。这是紧急情况吗?需要向上级汇报吗?为了弄清是否是异常且紧急情况,一个没有专业理论和经验的十几岁少年,立即召集了全体小组成员,查资料查书籍,他将数据绘制成趋势图,发现地应力和土地电出现上升中的反向走势。通过分析,在排除了当地天气、开山放炮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后,认为这是十分异常情况,必须紧急向上汇报。下午三点半,余学忠拨通了县地震台的电话,向地震台作了报告。第二天,县地震台打电话到燕子河中学,告诉余学忠:“昨晚(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发生了7.3级大地震!”为此,安徽省委书记亲手为金寨县燕子河中学颁发了《地震群策群防先进单位》的奖状。此事,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话。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恪尽职守的责任感,贯穿了余学忠整个职业生涯,也是他40余年满负荷工作,无私无畏奉献的起点。

  余学忠的父亲长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2001年因胸腔严重积液、心功能严重衰竭住进了医院。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需要转院。可是当时余学忠担任全校五个理科毕业班中三个班及两个非毕业班的教学任务。病情危重的父亲,多么需要儿子将他护送到条件好点的医院治疗,哪怕是多一点陪伴和护理也好啊!但余学忠和他那令人尊敬的父亲选择了服务于学生!父亲的病在一天天的恶化,余学忠却没有请过一天假,就连毕业班周日的加班课也没有缺席过一次。他只能在晚上下过自习后去陪伴父亲一会,他的父亲却又总是赶他早点回家,叮嘱他回去备课,一遍遍强调不要影响了工作,耽误了学生。一天晚上,他刚被父亲赶回家,外面就下起了大雨,他担心父亲病房的窗户没有关好,雨水飘落到病床,便拿起伞返回了医院,轻手轻脚地来到病房。可他的父亲还是发现了他,虚弱而愠怒地说:“你怎么又来了呀!你明天还有课啊!” 回去的路上,余学忠泪如泉涌,百感交集,只能默默投入教学工作,以不辜负家族传承和父亲教导。2001年7月,高考结束了,可是他的父亲却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该年金寨一中高考成绩获全市省级示范高中理科第一!余学忠所带的高三(4)班学生陈从武获金寨县理科状元,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邓磊则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无私奉献和鞠躬尽瘁,换来了一届届山区孩子的人生坦途,余学忠用毕生心血传承师者风骨,用几十年默默奉献践行师者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大爱浇灌了桃李芬芳,培育了国家栋梁。

  供稿\ 金寨一中 编审\王亚男 金史志

上一篇:我们到学员家里聊了聊,TA在十方教育梨花声音有了怎样的改变?
下一篇:剑桥艺术学校CSVPA优秀师资团队再添三位大师级教师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