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青春校园

“中国式思维”受担忧 开拓国际视野渐成

作者:王宝珠  来源:爱孔子教育点评网  阅读:2074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满足不了社会和个人发展。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极少提问,不会对教科书和老师提出质疑,即使是很明显有错误的地方,他们也不说”的“中国式思维”局限,愈发受到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人士的担忧。他们表示,大多学生对知识只是简单地接受而非吸收,不会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思维局限性较大。如何让学生活学活用,避免纸上谈兵,是困扰当代教育的一大难题。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谈及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学生几乎能复制下我上课所讲授的所有内容,可是从课堂提问和考试情况来看,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欠缺。”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渐多元化和开放化,如何打破孩子的思维局限,扫除狭窄的视野障碍,也成为广大家长的关注重点。

  “视野真的开阔了很多”

  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热衷于“填鸭式”教学,“不会提问”正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在学校最怕老师了。妈妈老跟我说,老师没讲的不要去想,老师没做过的不要去做。”接受采访的小学女生中,持此观念的不在少数。这与我们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有很大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视野与他们的意识、思维的培养及所处环境密不可分。

  小陈是讨厌被束缚的射手座,她告诉记者,之前追看美剧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非常羡慕那里自由的学习状态,相对于中国做不完的作业,永远被挤压的体育课,美国则让她心生向往。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母答应让她参加了一个名为homestay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那里的学校跟国内的一点都不一样,中国教育是以解决问题来防止你提出新的问题,而美国则是鼓励在解决的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从美国回来后的小莫深有感触。

  据了解,小陈口中的“homestay”,又称旅美寄宿,是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的项目之一,通过寄宿在美国当地家庭,更加直观的接触和感受美国人的生活及文化。“没出国之前,她对于老师口中的“真理”从不会提出质疑,但是在美国,她学会了怎样去寻找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从而在探讨中汲取新的知识,视野真的开阔了很多。”小陈的妈妈欣慰地告诉记者。

  “长了见识,连思维模式都变了”

  从旅美归来的学生口中获知,自由发展,可谓美国教育的代名词。“在哪里,不管是老师、校长,还是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能和我们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共同探讨问题。”一位参加了HS项目的初二学生小林表示。据了解,如何营造孩子独立思考的和谐氛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愈发受到年轻家长的重视。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过,中国教育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结果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谁都不会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中国教育至少在口头上是讲“全面发展”的,但从来不讲“自由发展”。

  “我曾经去到美国游玩,在当地的美国家庭homestay,我的美国‘弟弟’学习画画时,我去旁听了一节课。当时,美国老师出示了一幅名画,指导我们观察,让我们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等。”据了解,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繁一点、简一点……这种引导方式容易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而在中国,教师一般会对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显示作品的价值,常常会加入自己和评论家的观点。此时,学生只有听的权利,不敢对作品有微辞,即使发表意见,也是套用老师的观点。Alex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谈及四年前的HS经历,他仍历历在目,并颇感无奈。

  “我们惊讶于他这样的转变,不单是视野的开阔。”Alex的父母告诉记者,“以前他一直是乖乖仔,老师怎么说他怎么做。可是现在他不会过于倾向教师下的结论性的定义,而是希望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来看待接受的教育。老师是支持他的,也反思了自己教育的不足。我们做父母的为他骄傲。没想到初二那年出了一趟国,长了见识,连思维模式都变了。”

  “这是今后成功的重要砝码”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化的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高需求。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必不可少。国际化调研项目的兴起,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国内这一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各界对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视。

  “出国这一趟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回来后,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都不一样了。”参加homestay的小王鼓励身边的同学多出去走走,喜欢文学的她这样写道,“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得在路上。开拓国际视野,融合中西方文化,让我们的思想维度和逻辑密度都有所提升,这是今后成功砝码。”

  据HS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创这一项目的初衷,除了增加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搭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增强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年轻学子建立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具长远意义。

上一篇:“一对一”教育培训一片乱象
下一篇:上戏与俄艺校开展合作办学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