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14岁男孩13万打赏主播:家长是监管孩子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46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不少未成年都能早早接触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未成年人打赏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近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六集纪录片《呵护明天》第二季第一期讲述了14岁男孩13万打赏主播的故事,由此引发不少关注。据节目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偷偷在自己手机绑定爷爷的支付宝账号,然后偷拿妈妈的手机进行充值。最终,这个熊孩子陆续在直播平台消费了13万元左右才被家长发现。
    事件一出,舆论并没有像此前一样一边倒地指向直播平台: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监护不力的家长。
    从本案例来看,“熊孩子”充值时间从今年8月19日到9月10日,打赏的次数高达数十次,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被发现。与其说熊孩子“作案”手段高明,“反侦察”意识强,不如说是家长监护不到位,平常根本没有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央视《呵护明天》报道的事情并不是孤例。打开网页输入“未成年打赏”,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几乎涵盖了所有拥有打赏、赠送礼物功能的短视频、游戏和直播平台,而且许多案例中熊孩子打赏也是“作案”了多次才被发现。
    对于该类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表示,监管孩子的第一道防线,不是平台,甚至不是法律和政府,而是家长。家长要控制好自己孩子的账号,要给孩子制造符合身份的注册模式,既然已经不可避免接触网络,那么家长应该熟悉游戏规则,熟悉之后用这些规则去保护自己的家庭,去保护孩子。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也认为,监护责任是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法定责任,父母是避免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在尊重未成年人隐私权、适度自主权的前提下,应教会他们防范互联网风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避子女对电子支付工具的不合理使用。
上一篇:深度揭秘:京城“网红”童梦童享国际教育
下一篇:英浦教师在线发布 《2018中国教育机构英语老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