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阅历年自主招生简章,作为报名条件,90所自主招生资格高校对如下赛事获奖经历提及最多:
1.高中生五大学科(数、理、化、生、信息)奥林匹克竞赛;
2.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明天小小科学家;
4.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
5.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6.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7.东润丘成桐全国决赛。
数届高中生们在学科特长上的激烈比拼和创新潜质的尽情挥洒铸就了这些赛事的良好口碑,高校将其作为最高选拔标准毋庸置疑。同时高校也考虑到特殊情况,为具有同样实力的考生开辟了另一条非常柔性的准入通道,“能证明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也可申请自主招生:
高中阶段某一学科成绩名列前茅能说明具有学科特长;
拥有个人发明专利能说明具有创新潜质;
发表过论文或出版过专著既能说明具有学科特长,也能说明具有创新潜质。
纵观历年院校初审通过情况,高中生以参加赛事获奖作为申请资质的占绝大多数,除了上述重量级七大赛事,还有很多能说明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赛事同样受到高校的认可,例如:
IEERA 国际英语演讲大赛大中华区,能说明具有英语学科特长;
全国青少年新型发明创造大赛,能说明具有创新潜质;
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行动,能说明具有语文学科特长;
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论文大赛,能说明具有创新潜质;
全国中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竞赛,能说明具有创新潜质;
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科普竞赛,能说明具有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特长;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能说明具有语文学科特长;
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写作大赛,能说明具有语文学科特长;
希望之星英语风彩大赛,能说明具有英语学科特长等。
仔细查阅各高校2016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下边的情况:张同学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科普竞赛一等奖的资质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初审;冷同学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的资质通过了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初审;孙同学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三等奖、中学生语文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科普竞赛二等奖的资质通过了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初审;王同学以“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资质通过了东北大学的初审;袁同学以英语能力大赛三等奖的资质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初审;姚同学以希望之星以英语风采大赛三等奖的资质通过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初审,此种情况比比皆是,从中我们能获得的启示就是:自主招生申请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去准备,顶级赛事资质我们错过了或没拿到,稍差一点的赛事资质也有通过初审的可能,倘若都错过了,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建议想要申请自主招生的考生从高二开始有意识地做准备,例如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不要把所有工作都留到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