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青春校园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 校服行业需反思

时间:2015/5/15 11:40:29   作者:王宝珠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997   评论:0
    2013年开学季,上海质监局对该市22批次学生服产品进行抽检,发现有6个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供应多家学校的某服装公司还存在致癌威胁,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继“致癌校服后”,2014年最引人关注的则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引发中国校服“丑到爆”的讨论。接着,2015年开学季,广东东莞又曝出2180元的“天价校服”事件……校服争论可谓一年一个新选题,但都未脱离过“校服“这一论题。到底是什么让中国校服的境地如此倍受质疑而又难以快速前进呢?整个校服的产业链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校服第一品牌伊顿纪德、南京某重点小学及上海中小学现在的校服征订解决方案。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_校服行业需反思

    校服是一种制服文化,也是校园的流动名片

    “着装成就人。”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校服即是“特定着装”的一种,而制服是着装的一种外在标识,不管是工人的工装、军人的军装,还是医生护士的白大褂。而校服可谓是孩子对正式着装的第一次认知,而校服的内涵同样十分丰富。

    日本的校服时尚,英国的校服精致,美国的校服自由大胆,这些都是其文化熏陶与美学意识的体现。反观中国的校服,除了做工粗糙、成本低廉的“好处”之外,恐怕还有阻止未成年人过早产生性别意识的意图。宽大肥厚的校服,刻意淡化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可减少孩子早恋的可能,但同时也遏制了他们欣赏美的机会,学生中智商高情商低的情况日渐普遍。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十多年里,校服相伴着整个青春成长,可以说它是青春飞扬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

    校服影响着对学生非常重要的浸润、熏陶、礼仪和塑造的功能。青少年时期正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代,但现在很多国内学校并未意识到校服是唤醒学生美的意识、提升学生美的自信与气质的重要载体。这就使国内校服显得落后许多。相对应的,智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早已泛滥,唯有美学教育却一直缺位。

    穿着这样的校服,缺少美学认知长大的一代,正如春天花不开秋天就不会结果一样,缺少美学熏陶的一代如何积淀出文明软实力呢?


    国内校服是“统一”,国外校服是时尚

    在国内,许多家庭、学校都认为“校服只是为了简单的统一着装需要”;但在国外,校服是一种时尚,相较于国内学生对校服的“厌倦情绪”,在日本韩国,学生将穿校服当成时尚,不少学生毕业后还留恋、喜爱校服风格,让校服的价值更一步得到延伸。

    可以说,国外校服最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即注重审美,将真正的美育价值载体发挥到极致。如日本校服,在设计上会参照西装或职业装的标准,辅以柔线的设计,从而突出学生的温纯与可爱。白衬衫、小领结、毛线背心、短裙、高筒袜、黑皮鞋……这些看似很“潮”的配饰都被纳入日韩校服,既体现了时尚的元素又体现了活泼可爱的本性,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此外,国外校服对文化传承的深入也值得一说。不少国家校服款式都与本国文化有机结合。如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而我国目前最常采用的“面口袋”运动装似乎完全找不到渗透或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根基与传承,原本是可以更加精巧应用的呀,如我们的中山装、旗袍、汉服……这些都可以成为校服的经典文化熏陶与传承。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_校服行业需反思

(中国校服第一品牌伊顿纪德,品牌代言人南京四胞胎四小凤)

    国外校服质检严格,准入门槛高

    在德国,所有纺织品都要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制度,这一认证制度是德国霍恩斯坦研究所和奥地利生态科技与创新研究所于1992年联合制定的纺织品标准,主要负责对纺织品的鉴定以及有害物质的检测。经过一系列的严格检测,纺织品才能贴上Oeko-Tex 标签,表明此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而澳大利亚校服不仅要符合本国的服装技术法规要求,对服装致癌物的检测,还要通过欧盟标准。一般澳大利亚的校服通常都是纯棉质地,而且很多是由澳大利亚本地生产商提供。同时,除了直接从学校购买校服,澳大利亚的学校也鼓励家长自行为孩子购买或制作校服。

    日本对纤维制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法律规定,特别是对儿童用品中甲醛、有机汞化合物等含量有明确限制,如果超过规定便不允许销售,校服也在法律限制之内。此外,日本还特别强调一些小学生的校服外衣、胸口口袋、衣领边缘、后背都会使用反光材料;前胸部分加入了强度比较高的防护材料,增强安全系数;很多校服的袖子、裤子可以变长;材料注重轻量、耐脏和速干的特性。

这些高的准入门槛都让国外校服在款式、面料、环保、健康方面有了更大的保障与说服力。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_校服行业需反思

(伊顿纪德校服越来越受到家长师生肯定)

    国内校服行业需要坚守,也需要推动

    相较于国外清晰、明确、有多年积淀的校服准入门槛与时尚设计传承,国内的校服企业而对的情况更加纷繁复杂,也更需要坚守。

    目前,唯一指导校服市场运作的文件是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它是目前为止教育部门专门规定校服问题的唯一文件,其中除了对学生装的设计原则提出“朴素、大方、明快、实用”的要求,对生产、定价、招标和销售没有任何规定。同时,校服的采购也没有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校服。可以说,官方指导和监管都不明确的环境下,中国几千家校服生产商、几十万所学校和几亿位家长参与完成了校服的生产和购买。一如中国其他的制造业,不可统计的校服家庭作坊和体量庞大的代工厂各自默默分一杯羹,即使是其中最大的玩家,也才占据不到1%的市场份额。除了地方教育局有部分地方保护特色外,校方希望校服操作更简单,家长希望校服更实惠,学生希望校服更漂亮……单单这几方的博弈就让校服成为敏感而复杂的难题。于是,校服企业的准入门槛与美学提升也显得“无奈而尴尬”。而这些问题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自然曝露得越来越频繁,问题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时代在推动校服行业的前进,但各方的博弈又让道路显得“长而艰”。

    不过,也有许多校服企业在一直坚守着校服文化的传承与引领。中国校服第一品牌伊顿纪德即为如此。

    伊顿纪德背靠曾为美国的校服品牌U.S.POLO、French Toast等代工多年,校服产品销往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苏美达集团,故其发展坚定而稳固。它认为只有真正适应市场需要与时代趋势的龙头型企业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自建立以来,伊顿纪德就把校服定位在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甚至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主动选择适合学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园服饰,来推动实现学校的教育理念。

    伊顿也深知一所学校的校园服饰,不仅关系着学生的穿着、风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学生的气质、修养、行为、举止的塑造。因此,伊顿纪德所生产的校服一直坚持植根于优秀的校园文化,以“内敛、优雅、洗练”的设计风格,主导“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推动共同教育价值重建”的价值主张。将校服和谐融于校园的地域地貌特色、建筑设计形态、文化艺术格调和环境生态品质之中。

    而在向学校进行款式推介的过程中,伊顿强调公开、民主的讨论机制,积极推荐和采取学生和家长听证会的形式,就服装的款式、价格、质量等各方面,与他们探讨市场需求,强调家校委员会的主体性。

    而伊顿纪德也一直坚信:随着中国校服市场的自由开放,校服时尚一定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属时尚,也会与国际接轨,真正实现其美育浸润、礼仪熏陶的价值作用。


出处:华夏教育网
网址:http://www.hxedu.org/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目前联盟网站:海峡教育网华夏教育网中华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产业网培训百科网中国培训之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文章撰写、评论撰写等。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