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文创产业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位增速,不仅促进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提升到了5%左右,甚至带动了规模达5000亿的数字娱乐产业的兴盛。
然而,到了2018年,文创产业却似乎遇到了瓶颈。影视“阴阳合同”的曝光、游戏版号审批的暂停、版权局约谈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再加上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中国文创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在A股市场,超9成的文化概念股呈下跌趋势,连一向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的游戏产业,也创造了5.3%这一历年最低的产业增速。
对比如此鲜明,中国文创产业到底怎么了?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实际上,文创产业在2018年的种种遭遇,更多的是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实现由量到质飞跃的一种自我调整。中国文创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链日渐完善,生态圈日渐成型。但原始积累阶段的一些有利条件比如人口红利、对手不多等逐渐消失。同时前期积累的一些种种弊端比如产品同质化、格调不高、急功近利也日渐显现。这些弊端在2018年经历了一次总爆发,让文创产业一时陷入了发展瓶颈。
这时,如果能顺应行业发展大势,解决最为关键的发展问题,那么自然能再次站上巅峰。而最核心的就是人、产品、技术三大要素。欠缺人才,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管理,都无法更上层楼。内容匮乏,文化产品就缺少真正打动人的魅力。技术不足,就不能与时俱进,推出引领时代发展的作品。
对于中国的文创产业而言,只要明了上述三点,并且能按照行业大趋势进行针对性的改变。那么,该往哪边走的问题自然不言而明。
解决了人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发展难题
没错,“人”才是文创产业的核心资产。作为典型的轻资产产业,“人”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些年来,中国文创产业是越来越缺“人”。过去几年间,泛娱乐行业人才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20.1%,跻身前三大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游戏增幅为26%,视频直播为21%,动画、漫画则是19.6%,影视达到18.3%。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间,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将达百万以上。如此庞大的人才缺口,仅靠现有高校以及众多职业教育,显然无法满足。更何况,文创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产业,需要的大都是高端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基础理论和技能教育自然难以满足。
怎么办?为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文创行业也想了不少解决方案。诸如校企合作、定向培训、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等等方式接连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危机。比如刚刚结束的“清华大学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就是一项历时历时三个月定向专题培训。
不断地尝试让发展的方向日渐清晰。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更多教育资源,为创造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体验,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储备的趋势。可喜的是,已经有企业在展开这方面的实践。以完美世界教育旗下的像素种子为例,这家数字艺术教育机构的特点,就在于整合了全球的数字创意教育资源,依托完美世界集团在游戏、影视、动漫等领域积淀,并与国内外优秀学府和企业展开了广泛合作。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既能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的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又能着眼未来,满足行业长远需求。比如像素种子和全球知名的游戏大学阿伯泰大学合作培养游戏开发专业硕士,课程设置都是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学生可以到一线厂商实习,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同时更着眼于未来,培养的都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高端人才。另外,像素种子对有潜质的学员及项目还会提供完善的创业合作、项目孵化等资源支持,这也能从根本上促进行业的创新。而且,像素种子还和全行业许多厂商和学校缔结了合作关系,日渐形成了稳固的人才培训机制。从未来发展看,这种整合全球教育资源的人才培育机制,更适应未来文创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得IP者得天下
说完人的问题,下面自然要关注内容。几年前,行业就流行一句话——得IP者得天下。话说的有些绝对,但IP(知识产权)绝对是文创产业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
近几年,中国文创产业对热门IP的追求可谓是不遗余力。西游三国、金庸古龙,各类已有的知名IP纷纷被改编再造。然而,这些改编尽管有些还算成功,但真正能引发巨大影响,世界知名的中国IP,却是少之又少。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IP孵化运营机制。
要说IP孵化及运营,迪斯尼公司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在迪斯尼,不仅开发了米老鼠、唐老鸭、高飞、小熊维尼等一系列知名的自由IP,而且还特别擅长学习和挖掘历史资源,结合其他国家IP进行融合开发,比如白雪公主和来自中国的花木兰等。另外,借助收购皮克斯影业、漫威漫画、卢卡斯影业等公司,也快速扩充迪士尼的IP家族。而且,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轮次收入——迪士尼的动画制作,除去票房,通过发行,拷贝等赚取第一轮收入;第二轮是主题公园创收;接着是品牌授权和连锁经营赚取第三轮。可以看出,迪斯尼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全产业链的IP孵化及运营机制。
对比迪斯尼,足以给我们更多启发。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已经有企业开始进行IP的全产业链布局及孵化。比如在2018年,腾讯就提出了新文创的概念,打造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其其愿景目标,是希望采取创新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比如爱奇艺,在IP培育上,以爱奇艺阅读、爱奇艺动漫为主的内容孵化平台为产业链输出源头IP,这些源头IP经创意改编后,以影视剧、综艺、动画、游戏等形式通过爱奇艺平台推向市场,提高IP影响力,最终通过多元化授权实现IP变现。同时,在IP运营、变现过程中,又将反哺内容创作,为新IP的诞生培育提供参考思路。再比如2018年完美世界也推出了大IP战略,将旗下经典IP,进行全产业链开发,进而旁及其他IP的开发和运营,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完美世界IP生态圈。强调的也是一种文化的全产业链布局和IP的全产业链运营。
中国文创2018年在内容端的种种创新的IP孵化及运营机制尝试,无疑也是未来中国文创行业加强内容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
“科技+文化”夯实产业基础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文创产业也适用。且不说游戏、直播、短视频、网络小说,这些数字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崛起,即便是传统的影视、文学等文化产业,近年来也更多依托现代技术才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对中国文创产业而言,能否形成“科技+文化”的产业基础,能否用“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决定未来文创行业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近年来,走科技引领之路也已经成为中国文创行业的一个流行趋势。例如在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获得最佳未来成长奖的“视连通”,能够在电视剧视频中出现用手机打电话的场景时,系统就会自动在屏幕一角投放广告,实现了商品潜移默化的品牌塑造,诱发购买动机。曾经由百度运作的张国荣60周年纪念活动,也曾经利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出“哥哥”生前的声音,实现了粉丝与偶像时隔13年的“互动”愿望。在游戏领域,完美世界开发出了VR游戏《深海迷航》,并在《轮回诀》《云梦四时歌》等游戏中使用AR技术。
另外,许多高科技与传统文化行业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升级。比如腾讯与敦煌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将AR和VR技术应用到莫高窟的游览和展示上,让游客通过AR导览更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2018年央视热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就采取了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将全息技术、幻影成像、裸眼3D等新技术应用到了舞台和国宝展示当中,让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得到了更加真实绚烂的呈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日渐领先,比如中国推出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绝艺”,就为围棋这一古老体育文化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说,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让文创产业更加充满活力,科技+文化绝对是未来文创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人才、内容、技术,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三个最核心的问题,明了行业大势,那么,站在分水岭上的中国文创产业,就不用担心未来会跌落谷底,迎接我们的,将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